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客流集散仿真及优化研究
论文题名: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客流集散仿真及优化研究
关键词: 轨道交通;换乘站;行为特性;交通特性;行人仿真;换乘通道
摘要: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建设,城市轨道建设、布局不断完善,凭借着运营时间长、受天气影响程度低、运行准点等优点,成为了城市公共交通中最受欢迎的出行方式。因此,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客流量也在快速增长,换乘站为乘客提供便利的同时,站内行人集散的拥堵化日渐严重,安全性也随之降低,各类事故频繁发生,站内行人集散效率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本文主要通过理论及数据分析和仿真模拟两个途径,以换乘站内行人的行为和交通特性为基点,选取青岛地铁客流量最大的2号线和3号线换乘站李村站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关的实地观测和行人数据采集分析,结构上共划分为以下三大部分:
  首先,理论和数据分析方面,将站内行人行为特性分成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两个角度。宏观角度主要体现行人在进出站及换乘过程中不同环节的行为特性,包括上/下车、通过闸机、电扶梯/楼梯的选择等行为特性;微观角度主要体现每一个环节中的具体表现,包括走行的速度、排队的选择、等待的时间等详细量化的个人行为特性。行人的交通特性的研究主要是以行人的走行速度和密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进行量化分析,通过摄像采集、人工计数等方法实地获取了李村站内行人交通特性的数据,结合实地测量的站内结构建筑数据,对站内各设施处的影响行人速度、密度等交通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数据分析,由此确定了站内不同性别、年龄的行人数量比例及其各自的行走速度等仿真参数。
  其次,仿真模拟方面,以选中的换乘站李村站为研究对象,将站内建筑施工图按照实际比例导入VISSIM仿真软件背景中,原比例对行人面域和楼梯、闸机等站内实际设施进行静态模型设置,以第一部分实际采集获取的客流量为依据进行仿真设置,根据实际列车运行,设置列车行车间隔及停站时间,根据实际的行人在站内多向流线的分析,添加行人整体和局部的静态路径。由于在行人集散过程中,行人密度能够清晰地体现出集散过程中的风险区域和行人的舒适度,因此,本文选用行人密度为行人集散仿真结果的评价指标。通过连续运行仿真,进行路径和行人面域等静态模型的修改调试,验证了仿真的可靠性。最后通过输出的仿真数据并结合实地调研情况进行分析,对站内行人集散的风险区域进行评价并提出了优化建议,针对优化建议做出进一步的仿真验证。
  最后,以行人密度为评价指标联系运行仿真后,明显的判断出站内客流集散的风险点主要在站台楼梯口处、换乘楼梯与站台相接处、出站闸机处及站厅连接通道的拐弯处。通过对集散路线的分析,主要提出在换乘通道拐角增加导流栏、增设站务人员进行引导、通勤高峰期增设移动闸机等改进方法,加入上述优化参数,重新运行仿真,进行前后对比后发现,集散的风险区域处于较高密度等级的时间明显缩短,有效的缓解了换乘站内行人集散压力。
作者: 王甜风
专业: 交通运输工程
导师: 徐玉萍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华东交通大学
学位年度: 2022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