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地下道路逃生救援系统有效性研究
论文题名: 地下道路逃生救援系统有效性研究
关键词: 隧道火灾;逃生救援系统;疏散时间;有效性分析
摘要: 隧道火灾频繁发生,不仅对人们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还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因此,如何保证隧道火灾发生时人员安全疏散就尤其重要,而其中疏散通道的合理设置就是关键。本论文对四种疏散逃生方式进行了研究,主要采用STEPS疏散软件,根据Tfire>Teva安全疏散准则,研究疏散通道不同间距、宽度,不同人员组成对人员疏散时间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对于横通道疏散方式,横通道间距不得大于290m,横通道宽度不小于1.8m。横通道宽度超过2.0m后,人员疏散总时间可认为基本不变,故横通道宽度1.8m~2.0m为最合理宽度,这与相关规范中规定相符;
  (2)对于纵向通道逃生,疏散楼梯宽度分别为0.8m、1.0m、1.2m、1.4m、1.6m时,疏散楼梯间距不得大于160m、180m、200m、220m、250m。且由于疏散楼梯宽度、疏散能力的限制,隧道疏散楼梯口处的人员排队现象严重,一定要做好人员的疏导工作,避免发生意外;
  (3)对于纵横向通道并用逃生,疏散楼梯宽度0.8m、1.0m、1.2m下,疏散楼梯(横通道)间距分别不得超过150(600)m、180(720)m、200(800) m;对于这种疏散方式,通道的利用率不均匀,离火灾点越近,通道的利用率越高;
  (4)对于隧道上下层互通逃生,当疏散爬梯宽度为0.8m、1.0m、1.2m、1.4m时,疏散爬梯间距分别不能超过160m、180m、220m、240m的理论值;与纵向逃生方式类似,疏散口处人员排队拥挤现象严重,必须做好疏导工作;
  (5)四种逃生方式下,不同性别、年龄的人员组成对人员疏散时间有一定影响,当男性所占比例较多时,疏散时间会有所减少;当30~50岁人员所占比例较多时,疏散时间也会有所减少。
作者: 王霞
专业: 桥梁与隧道工程
导师: 袁大军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年度: 2014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