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铅离子的检测方法 |
摘要: |
公开了一种铅离子的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在反应容器中加入四氯金酸溶液搅拌和加热,当加热到100℃‑108℃时,在反应容器中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继续搅拌加热第一时刻后停止加热,持续搅拌至溶液达到室温,在100mL溶液中加入1mL的8‑12mmol/L聚氧乙烯去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溶液搅拌第二时刻后,加入7‑9mL的10mmol/L十二烷基膦酸的四氢呋喃溶液搅拌第三时刻,然后加入28‑32mmol/L N‑(2‑羟乙基)哌嗪‑N'‑2‑乙烷磺酸溶液调节pH为7.1‑7.3,得到十二烷基膦酸功能化金纳米颗粒复合物,所述纳米金颗粒复合物在2‑6℃的温度下放入在蒸馏水中形成检测溶液,在检测溶液中加入待检测铅离子的样品,搅拌混匀后静置3‑5min,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吸光度,基于吸光度获得铅离子浓度。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北京;11 |
申请人: |
北京建筑大学 |
发明人: |
寇莹莹;郭丽平;赵倩 |
专利状态: |
有效 |
发布日期: |
2019-01-0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10739979.2 |
公开号: |
CN108872112A |
代理机构: |
山东诚杰律师事务所 37265 |
代理人: |
王志强;孙廷方 |
分类号: |
G01N21/31(2006.01)I;G;G01;G01N;G01N21;G01N21/31 |
申请人地址: |
100032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 |
主权项: |
1.一种铅离子的检测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第一步骤(S1),反应容器的底部布置加热单元,反应容器的顶部连接冷凝管,冷凝管的外层充入冷凝水,在反应容器中加入四氯金酸溶液搅拌和加热,当加热到100℃‑108℃时,在反应容器中加入柠檬酸钠溶液,继续搅拌加热第一时刻后停止加热,持续搅拌至溶液达到室温,其中,四氯金酸和柠檬酸钠的质量比处于预定范围使得所述溶液含有16‑32纳米粒径的纳米金颗粒,第二步骤(S2),在100mL溶液中加入1mL的8‑12mmol/L聚氧乙烯去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溶液搅拌第二时刻后,加入7‑9mL的10mmol/L十二烷基膦酸的四氢呋喃溶液搅拌第三时刻,然后加入28‑32mmol/L N‑(2‑羟乙基)哌嗪‑N'‑2‑乙烷磺酸溶液调节pH为7.1‑7.3,放置35‑39℃恒温箱温育10‑12小时后,多次离心分离未反应的十二烷基膦酸和聚氧乙烯去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后得到十二烷基膦酸功能化金纳米颗粒复合物,所述纳米金颗粒复合物在2‑6℃的温度下放入在蒸馏水中形成检测溶液,其中,第三时刻长于第二时刻,纳米金颗粒复合物的粒径为26‑40纳米,第三步骤(S3),在检测溶液中加入待检测铅离子的样品,搅拌混匀后静置3‑5min,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吸光度,基于吸光度获得铅离子浓度。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