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车灯控制系统 |
摘要: |
车灯控制系统,该系统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转向灯驱动电路模块、行车灯驱动电路模块和侧标志灯供电选择系统模块。转向灯驱动电路模块作用是给转向灯灯珠提供恒定电流。行车灯驱动电路模块作用是给行车灯灯珠提供恒定电流。侧标志灯供电选择系统模块作用是根据实际用车情况判断侧标志灯是由转向灯驱动电路模块供电还是由行车灯驱动电路模块供电。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广东;44 |
申请人: |
广州市佛达信号设备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刘信国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12-26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4-26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11597521.4 |
公开号: |
CN109677322A |
代理机构: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刚成 |
分类号: |
B60Q1/34(2006.01);B;B60;B60Q;B60Q1 |
申请人地址: |
51080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汽车城东风大道西 |
主权项: |
1.一种车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灯驱动电路模块、行车灯驱动电路模块和侧标志灯供电选择系统模块,所述侧标志灯供电选择系统模块包括行车灯供电电路、转向灯供电电路、侧标灯连接端电路、侧标志灯供电单片机控制电路和转向信号检测电路,所述转向灯驱动电路模块包括转向灯驱动单片机控制电路,转向灯驱动单片机控制电路分别与侧标志灯供电单片机控制电路和转向灯供电电路连接,行车灯供电电路分别与侧标志灯供电单片机控制电路、行车灯驱动电路模块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灯供电电路包括三极管Q6、三极管Q7、P沟道场效应管Q50、电阻R18、电阻R16、二极管D29、二极管Z5,其中三极管Q7的基极与转向灯驱动单片机控制电路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分别与三极管Q6的基极、电阻R18的一端连接,二极管Z5的正极与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Z5的负极与转向灯驱动单片机控制电路连接,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与P沟道场效应管Q50的栅极连接,P沟道场效应管Q50的漏极与二极管D29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9的负极与侧标灯连接端电路连接。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供电电路包括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84、三极管Q4、三极管Q5、P沟道场效应管Q49、二极管D30、二极管Z4,其中三极管Q5的基极与电阻R12、二极管Z4串联,二极管Z4的负极与侧标志灯供电单片机控制电路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与电阻R11串联,电阻R11的一端与侧标志灯供电单片机控制电路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84的一端、P沟道场效应管Q49的栅极连接,P沟道场效应管Q49的源极与电阻R84的另一端连接,P沟道场效应管Q49的漏极与二极管D30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30的负极与侧标灯连接端电路连接。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灯驱动单片机控制电路中的单片机型号选用MDT10F676。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标志灯供电单片机控制电路中的单片机型号选用MDT12F629SOP8。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