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新式的可适应地形的雷达承载车
专利名称: 一种新式的可适应地形的雷达承载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雷达相关设备,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式的可适应地形的雷达承载车,包括控制操作室、雷达旋转机构、车体框架、装置固定机构、轮胎,本装置可以使雷达无死角的水平旋转,并且可根据具体的地形状况进行调整,从而使雷达处于水平的状态,保持高效工作。控制操作室位于车体框架的一端,控制操作室与车体框架相连接,装置固定机构的个数有两个,分别位于车体框架的左右两端,装置固定机构与车体框架相连接,雷达旋转机构位于车体框架的中间,车体框架与雷达旋转机构相连接,轮胎的个数有四个,轮胎与车体框架相连接。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浙江;33
申请人: 刘志超
发明人: 刘志超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号: CN201811009109.6
公开号: CN109177889A
分类号: B60R11/02(2006.01)I;B;B60;B60R;B60R11
申请人地址: 324000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万田乡蒋家滩村
主权项: 1.一种新式的可适应地形的雷达承载车,包括控制操作室(1)、雷达旋转机构(2)、车体框架(3)、装置固定机构(4)、轮胎(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雷达旋转机构(2)包括密封顶盖(2‑1)、大型轴承(2‑2)、雷达固定架(2‑3)、雷达支撑架(2‑4)、内部固定盖(2‑5)、发动机一(2‑6)、伺服机(2‑7)、轴承连接板(2‑8)、发动机缓冲垫(2‑9),发动机缓冲垫(2‑9)位于发动机一(2‑6)的下方,发动机一(2‑6)与发动机缓冲垫(2‑9)相连接,伺服机(2‑7)的个数有两个,分别位于发动机一(2‑6)的左右两端,发动机一(2‑6)和发动机缓冲垫(2‑9)均与旋转机构凹槽(3‑1)相适应,内部固定盖(2‑5)与雷达固定架(2‑3)通过通孔相适应,内部固定盖(2‑5)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车体框架(3)上,内部固定盖(2‑5)位于发动机一(2‑6)的正上方,雷达固定架(2‑3)的顶端与大型轴承(2‑2)相适应,大型轴承(2‑2)通过轴承连接板(2‑8)与雷达固定架(2‑3)相连接,大型轴承(2‑2)与雷达支撑架(2‑4)相适应,大型轴承(2‑2)与雷达支撑架(2‑4)通过紧固螺钉相连接,密封顶盖(2‑1)通过紧固螺钉与雷达支撑架(2‑4)相连接,密封顶盖(2‑1)位于大型轴承(2‑2)的上方,雷达支撑架(2‑4)通过紧固螺钉与车体框架(3)相连接;雷达固定架(2‑3)上设置有卡位凹槽(2‑3‑1),卡位凹槽(2‑3‑1)与发动机一(2‑6)相适应;车体框架(3)上设置有旋转机构凹槽(3‑1)、支撑腿凹槽一(3‑2)、支撑腿凹槽二(3‑3)、T形凹槽(3‑4),支撑腿凹槽一(3‑2)与支撑腿一(4‑3)相适应,支撑腿凹槽二(3‑3)与支撑腿二(4‑4)相适应,T形凹槽(3‑4)与支撑腿升降机构(4‑1)相适应;装置固定机构(4)包括支撑腿升降机构(4‑1)、支撑腿固定机构(4‑2)、支撑腿一(4‑3)、支撑腿二(4‑4),支撑腿升降机构(4‑1)位于车体框架(3)的顶端,支撑腿固定机构(4‑2)的个数有两个,一个位于支撑腿一(4‑3)的上方,另一个位于支撑腿二(4‑4)的下方,支撑腿一(4‑3)与支撑腿二(4‑4)中心对称,支撑腿一(4‑3)与车体框架(3)相连接,支撑腿二(4‑4)与车体框架(3)相连接;支撑腿升降机构(4‑1)包括升降齿轮(4‑1‑1)、齿轮固定件一(4‑1‑2)、齿轮固定件二(4‑1‑3)、齿轮组一(4‑1‑4)、齿轮组二(4‑1‑5)、发动机二(4‑1‑6)、齿轮链一(4‑1‑7)、纵向伺服机(4‑1‑8)、齿轮链二(4‑1‑9)、拉动挂钩(4‑1‑10)、定位挂环(4‑1‑11),升降齿轮(4‑1‑1)通过齿轮固定件一(4‑1‑2)固定在车体框架(3)上,齿轮组一(4‑1‑4)通过齿轮固定件二(4‑1‑3)固定在车体框架(3)上,纵向伺服机(4‑1‑8)与车体框架(3)活动接触连接,纵向伺服机(4‑1‑8)与发动机二(4‑1‑6)相连接,升降齿轮(4‑1‑1)的个数有两个,其中一个与拉动挂钩(4‑1‑10)相连接,另一个与定位挂环(4‑1‑11)相连接,齿轮组二(4‑1‑5)与齿轮组一(4‑1‑4)相连接,升降齿轮(4‑1‑1)通过齿轮链二(4‑1‑9)与齿轮组一(4‑1‑4)相连接,其中升降齿轮(4‑1‑1)和齿轮固定件二(4‑1‑3)的个数均有两个,齿轮链一(4‑1‑7)将另一对升降齿轮(4‑1‑1)和齿轮固定件二(4‑1‑3)连接;支撑腿固定机构(4‑2)包括长方形固定盖(4‑2‑1)、支撑腿定位轴(4‑2‑2)、小型伺服机(4‑2‑3),支撑腿定位轴(4‑2‑2)与小型伺服机(4‑2‑3)相连接,支撑腿定位轴(4‑2‑2)与长方形固定盖(4‑2‑1)通过通孔相适应,长方形固定盖(4‑2‑1)通过紧固螺钉与车体框架(3)相连接其中一个支撑腿定位轴(4‑2‑2)上安装有两个小型伺服机(4‑2‑3),支撑腿定位轴(4‑2‑2)的个数有两个;支撑腿定位轴(4‑2‑2)包括伺服机定位块(4‑2‑2‑1)、定位柱形件(4‑2‑2‑2),伺服机定位块(4‑2‑2‑1)与小型伺服机(4‑2‑3)相连接,伺服机定位块(4‑2‑2‑1)与定位柱形件(4‑2‑2‑2)相连接;支撑腿一(4‑3)包括液压千斤顶一(4‑3‑1)、支撑腿臂一(4‑3‑2)、旋转轴承(4‑3‑3)、方形定位件(4‑3‑4)、定位伺服机(4‑3‑5)、伸缩臂一(4‑3‑6)、移动挂环(4‑3‑7)、位移发动机一(4‑3‑8),液压千斤顶一(4‑3‑1)与支撑腿臂一(4‑3‑2)相连接,旋转轴承(4‑3‑3)与支撑腿臂一(4‑3‑2)通过凹槽相适应,旋转轴承(4‑3‑3)与支撑腿臂一(4‑3‑2)通过紧固螺钉相连接,方形定位件(4‑3‑4)与定位伺服机(4‑3‑5)相连接,方形定位件(4‑3‑4)和定位伺服机(4‑3‑5)均与伸缩臂一(4‑3‑6)通过凹槽相适应,伸缩臂一(4‑3‑6)与支撑腿臂一(4‑3‑2)通过紧固螺钉相连接,位移发动机一(4‑3‑8)与伸缩臂一(4‑3‑6)相咬合,伸缩臂一(4‑3‑6)上设置有移动挂环(4‑3‑7),移动挂环(4‑3‑7)与拉动挂钩(4‑1‑10)相适应,位移发动机一(4‑3‑8)与车体框架(3)相连接;定位伺服机(4‑3‑5)包括底板(4‑3‑5‑1)、方形定位件(4‑3‑5‑2),底板(4‑3‑5‑1)与定位伺服机(4‑3‑5)相适应,底板(4‑3‑5‑1)与方形定位件(4‑3‑5‑2)相连接,方形定位件(4‑3‑5‑2)穿过旋转轴承(4‑3‑3)与支撑腿臂一(4‑3‑2)通过凹槽相适应;支撑腿二(4‑4)包括液压千斤顶二(4‑4‑1)、中轴杆(4‑4‑2)、支撑腿(4‑4‑3)、伸缩臂二(4‑4‑4)、位移发动机二(4‑4‑5),液压千斤顶二(4‑4‑1)与支撑腿(4‑4‑3)相连接,支撑腿(4‑4‑3)与伸缩臂二(4‑4‑4)相连接,伸缩臂二(4‑4‑4)上设置有中轴杆(4‑4‑2),中轴杆(4‑4‑2)与定位挂环(4‑1‑11)相连接,位移发动机二(4‑4‑5)与车体框架(3)相连接,位移发动机二(4‑4‑5)与伸缩臂二(4‑4‑4)相咬合;控制操作室(1)位于车体框架(3)的一端,控制操作室(1)与车体框架(3)相连接,装置固定机构(4)的个数有两个,分别位于车体框架(3)的左右两端,装置固定机构(4)与车体框架(3)相连接,雷达旋转机构(2)位于车体框架(3)的中间,车体框架(3)与雷达旋转机构(2)相连接,轮胎(5)的个数有四个,轮胎(5)与车体框架(3)相连接。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