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铁路集装箱货场及其输送装置
专利名称: 一种铁路集装箱货场及其输送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铁路集装箱货场及其输送装置,其铁路集装箱货场1中的集装箱2的输送装置3包括集装箱输送车4、输送车4运行的货场轨道5、铁路起重机6和接口装置7,输送车4包括框架4‑1、顶升切换装置4‑2、起重装置4‑3、吊挂装置4‑4和行走装置8,起重装置4‑3通过吊挂装置4‑4将框架4‑1下方的集装箱2吊挂至框架4‑1内,横向行走装置8X和纵向行走装置8Y的底部都设有行走轮8‑1,行走轮8‑1通过边缘设有低于货场导轨5‑1上平面的导向凸缘8‑1‑1进行导向。本发明的优点:输送装置3的集装箱输送车4在空中轨道上运行,可以自动取放集装箱,集装箱输送车4在轨道5上实现X、Y方向的行走,通过铁路起重机6和接口装置7的协同工作,可实现全覆盖物流输送,容易实现自动化作业,效率高。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江苏;32
申请人: 王燏斌
发明人: 王燏斌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号: CN201810855942.6
公开号: CN109250406A
分类号: B65G35/00(2006.01)I;B;B65;B65G;B65G35
申请人地址: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梅村镇锡达路226号
主权项: 1.一种铁路集装箱货场及其输送装置,其特征是铁路集装箱货场(1)中的集装箱(2)的输送装置(3)包括集装箱输送车(4)、输送车(4)运行的货场轨道(5)、铁路起重机(6)和接口装置(7),设货场(1)内的铁路轨道长度方向为X方向,输送车(4)的长度方向是集装箱(2)的长度方向,输送车(4)的宽度方向是集装箱(2)的宽度方向,输送车(4)包括框架(4‑1)、顶升切换装置(4‑2)、起重装置(4‑3)、吊挂装置(4‑4)和行走装置(8),框架(4‑1)是底部开口的空腔,行走装置(8)位于框架(4‑1)的底部,起重装置(4‑3)位于框架(4‑1)的顶部,起重装置(4‑3)通过吊挂装置(4‑4)将框架(4‑1)下方的集装箱(2)吊挂至框架(4‑1)内,或将框架(4‑1)内的集装箱(2)放置在框架(4‑1)的下方,行走装置(8)包括横向行走装置(8X)和纵向行走装置(8Y);货场轨道(5)是空中轨道由两根货场导轨(5‑1)组成,包括X方向的横向轨道(5X)和Y方向的纵向轨道(5Y),横向轨道(5X)由两根横向导轨(5‑1X)组成,纵向轨道(5Y)由两根纵向导轨(5‑1Y)组成,两纵向导轨(5‑1Y)的间距大于集装箱(2)的长度,不影响位于纵向轨道(5Y)上方的输送车(4)或者铁路起重机(6)实现对位于纵向轨道(5Y)下方的集装箱(2)取放,当输送车(4)或铁路起重机(6)需要对横向轨道(5X)下方的集装箱(2)取放时,两横向导轨(5‑1X)的间距大于集装箱(2)的宽度;横向行走装置(8X)和纵向行走装置(8Y)的底部都设有行走轮(8‑1),行走轮(8‑1)通过边缘设有低于货场导轨(5‑1)上平面的导向凸缘(8‑1‑1)进行导向,行走轮(8‑1)包括单凸缘行走轮(8‑1A)和双凸缘行走轮(8‑1B)两种结构,单凸缘行走轮(8‑1A)的一边缘带有导向凸缘(8‑1‑1),双凸缘行走轮(8‑1B)的两边缘都带有导向凸缘(8‑1‑1);行走装置(8)包括单凸缘行走装置(81)、双凸缘行走装置(82)和单双凸缘行走装置(83),单凸缘行走装置(81)包括内单凸缘行走装置(81A)和外单凸缘行走装置(81B)和内外单凸缘行走装置(81C),内单凸缘行走装置(81A)中的内单凸缘行走轮(81A‑1)的导向凸缘(8‑1‑1)均位于两货场导轨(5‑1)的内侧,外单凸缘行走装置(81B)中的外单凸缘行走轮(81B‑1)的导向凸缘(8‑1‑1)均位于两货场导轨(5‑1)的外侧,内外单凸缘行走装置(81C)中的横向行走装置(8X)和纵向行走装置(8Y)分别采用内单凸缘行走轮(81A‑1)和外单凸缘行走轮(81B‑1)两种不同结构;双凸缘行走装置(82)包括一侧双凸缘行走装置(82A)和两侧双凸缘行走装置(82B),一侧双凸缘行走装置(82A)包括一根货场导轨(5‑1)上的行走轮(8‑1)无导向凸缘(8‑1‑1),另一根货场导轨(5‑1)上为双凸缘行走轮(8‑1B),两侧双凸缘行走装置(82B)为两根货场导轨(5‑1)上的行走轮(8‑1)均为双凸缘行走轮(8‑1B),单双凸缘行走装置(83)中的的横向行走装置(8X)和纵向行走装置(8Y)分别采用单凸缘行走装置(81)和双凸缘行走装置(82)两种不同的结构;横向轨道(5X)和纵向轨道(5Y)的结合部设有轨道缺口(5‑2),货场轨道(5)包括横向轨道(5X)和A纵向轨道(5Y)位于同一高度的A结构、横向轨道(5X)高于纵向轨道(5Y)的B结构、横向轨道(5X)低于纵向轨道(5Y)的C结构和混合D结构:A结构、货场轨道(5)为A货场轨道(5A),A货场轨道(5A)包括A横向轨道(5XA)、A纵向轨道(5YA)和A轨道缺口(5‑2A),A轨道缺口(5‑2A)包括A横向缺口(5‑2AX)和A纵向缺口(5‑2AY),A横向缺口(5‑2AX)是A横向轨道(5XA)上的缺口,A纵向缺口(5‑2AY)是A纵向轨道(5YA)上的缺口,A横向缺口(5‑2AX)和A纵向缺口(5‑2AY)的宽度和深度分别大于导向凸缘(8‑1‑1)的厚度和高度,A轨道缺口(5‑2A)包括内单凸缘行走装置(81A)的内单凸缘缺口(5‑2‑1A)、用于外单凸缘行走装置(81B)的外单凸缘缺口(5‑2‑1B)、用于内外单凸缘行走装置(81C)的内外单凸缘缺口(5‑2‑1C)、用于一侧双凸缘行走装置(82A)的一侧双凸缘缺口(5‑2‑2A)、用于两侧双凸缘行走装置(82B)的两侧双凸缘缺口(5‑2‑2A),用于单双凸缘行走装置(83)的单双凸缘缺口(5‑2‑3);B结构、货场轨道(5)为B货场轨道(5B),B货场轨道(5B)包括高横向轨道(5XB)、低纵向轨道(5YB)和B轨道缺口(5‑2B),B轨道缺口(5‑2B)就是高横向轨道(5XB)上的高横轨道缺口(5‑2BX),高横轨道缺口(5‑2BX)的宽度大于行走轮(8‑1)的厚度,高横轨道缺口(5‑2BX)的深度即高横向轨道(5XB)上平面与低纵向轨道(5YB)上平面的高度差大于导向凸缘(8‑1‑1)的高度,位于B轨道缺口(5‑2B)处的低纵向轨道(5YB)无缺口;C结构、货场轨道(5)为C货场轨道(5C),C货场轨道(5C)包括低横向轨道(5XC)、高纵向轨道(5YC)和C轨道缺口(5‑2C),C轨道缺口(5‑2C)就是高纵向轨道(5YC)上的高纵轨道缺口(5‑2CY),高纵轨道缺口(5‑2CY)的宽度大于行走轮(8‑1)的厚度,高纵轨道缺口(5‑2CY)的深度即高纵向轨道(5YC)上平面与低横向轨道(5XC)上平面的高度差大于导向凸缘(8‑1‑1)的高度,位于C轨道缺口(5‑2C)处的低横向轨道(5XC)无缺口;D结构、货场轨道(5)为D货场轨道(5D),D货场轨道(5D)包括A货场轨道(5A)、B货场轨道(5B)和C货场轨道(5C)之中的至少两种;行走装置(8)通过横向行走装置(8X)实现在横向轨道(5X)沿X方向上运行,通过纵向行走装置(8Y)在纵向轨道(5Y)上沿Y方向运行,行走轮(8‑1)包括位于横向行走装置(8X)底部的横向行走轮(8X‑1)和位于纵向行走装置(8Y)底部的纵向行走轮(8Y‑1),通过顶升切换装置(4‑2)的升和缩,改变横向行走轮(8X‑1)和纵向行走轮(8Y‑1)之间的高度差,实现行走装置(8)在横向轨道(5X)上运行和在纵向轨道(5Y)上运行的切换,横向行走装置(8X)包括A结构和B结构:A结构、横向行走装置(8X)为四轮横向行走装置(8XA),四轮横向行走装置(8XA)包括4个横向行走轮(8X‑1),四轮横向行走装置(8XA)在无缺口的低横向轨道(5XC)上运行;B结构、横向行走装置(8X)为八轮横向行走装置(8XB),八轮横向行走装置(8XB)包括8个横向行走轮(8X‑1),每两个横向行走轮(8X‑1)为一组,八轮横向行走装置(8XB)分小八轮横向行走装置(8XB1)和大八轮横向行走装置(8XB2)两种结构,小八轮横向行走装置(8XB1)在A横向轨道(5XA)上运行,每组横向行走轮(8X‑1)的中心距大于A横向缺口(5‑2AX)的长度;大八轮横向行走装置(8XB2)在高横向轨道(5XB)上运行,每组横向行走轮(8X‑1)的中心距大于高横轨道缺口(5‑2BX)的长度;纵向行走装置(8Y)包括A结构和B结构:A结构、纵向行走装置(8Y)为四轮纵向行走装置(8YA),四轮纵向行走装置(8YA)包括4个纵向行走轮(8Y‑1),四轮纵向行走装置(8YA)在无缺口的低纵向轨道(5YC)上运行;B结构、纵向行走装置(8Y)为八轮纵向行走装置(8YB),八轮纵向行走装置(8YB)包括8个纵向行走轮(8Y‑1),每两个纵向行走轮(8Y‑1)为一组,八轮纵向行走装置(8YB)分小八轮纵向行走装置(8YB1)和大八轮纵向行走装置(8YB2)两种结构,小八轮纵向行走装置(8YB1)在A纵向轨道(5YA)上运行,每组纵向行走轮(8Y‑1)的中心距大于A纵向缺口(5‑2AY)的长度;大八轮纵向行走装置(8YB2)在高纵向轨道(5YB)上运行,每组纵向行走轮(8Y‑1)的中心距大于高纵轨道缺口(5‑2BY)的长度;铁路货场(1)包括铁路集装箱车辆(9)的集辆装卸区(10)、集装箱卡车(11)的集卡装卸区(12)和集装箱堆放区(13)和立柱构件(14),集辆装卸区(10)包括若干条铁路集装箱车辆(9)运行的铁路轨道(10‑1),货场轨道(5)固定在立柱构件(14)的上方,集卡装卸区(12)的上方设有货场轨道(5),集装箱堆放区(13)包括若干个集装箱子堆场(13‑1),集装箱子堆场(13‑1)的两侧为立柱构件(14),上方为纵向轨道(5Y),各集装箱子堆场(13‑1)通过横向轨道(5X)连接成一体;铁路起重机(6)包括起重机横向轨道(6‑X)、起重机机架(6‑1)、起重机横向行走装置(6‑2)、起重机纵向轨道(6‑Y)、起重机纵向行走装置(6‑3)、起重机纵向行走机架(6‑4)、吊具起重机(6‑5)和吊具(6‑6),沿X方向布置的起重机横向轨道(6‑X)固定于地面或立柱构件(14)上,起重机横向行走装置(6‑2)固定于起重机机架(6‑1)的底部,在起重机横向轨道(6‑X)上沿X方向运行;在起重机机架(6‑1)的上方设有沿Y方向布置的起重机纵向轨道(6‑Y),固定在起重机纵向行走机架(6‑4)两端的起重机纵向行走装置(6‑3)在起重机纵向轨道(6‑Y)上运行,起重机纵向行走机架(6‑4)上设有吊具起重机(6‑5),吊具起重机(6‑5)的下方设有吊具(6‑6);铁路起重机(6)通过起重机横向行走装置(6‑2)在X方向上运行,起重机纵向行走机架(6‑4)通过起重机纵向行走装置(6‑3)在Y方向上运行,使吊具(6‑6)对准起重机机架(6‑1)下方的集装箱(2),铁路起重机(6)通过吊具起重机(6‑5)实现集装箱(2)的装卸作业,集辆装卸区(10)内铁路集装箱车辆(9)的出入运行,不影响铁路起重机(6)在其它铁路轨道(10‑1)铁路集装箱车辆(9)上的集装箱(2)的装卸作业,即铁路起重机(6)携带集装箱(2)水平运行时的低面高度大于铁路集装箱车辆(9)上的集装箱(2)上平面高度;铁路起重机(6)是集辆装卸区(10)和接口装置(7)上方的输送机,通过铁路起重机(6)实现对集辆装卸区(10)内铁路集装箱车辆(9)上集装箱(2)进行装卸作业,输送车(4)是集卡装卸区(12)、集装箱堆放区(13)和接口装置(7)上方的输送机,通过输送车(4)实现对集卡装卸区(12)内集装箱卡车(11)上的集装箱(2)进行装卸作业,接口装置(7)包括接口轨道(15)、接口平台(16)和接口平台(16)上方的起重机纵向轨道(6‑Y)一端的端起重机纵向轨道(6‑Y‑1),接口平台(16)低于接口轨道(15),包括平台机架(16‑1)和平台(16‑2),接口轨道(15)和平台机架(16‑1)固定在立柱构件(14)的上方,是货场轨道(5)的组成部分,包括横向接口轨道(15X)和纵向接口轨道(15Y),接口轨道(15)与货场轨道(5)相连;铁路起重机(6)通过吊具(6‑4)和吊具起重机(6‑5)将起重机纵向轨道(6‑2)下方集辆装卸区(10)内铁路集装箱车辆(9)上的集装箱(2)吊起,再通过纵移机(6‑3)将集装箱(2)放置在平台(16‑2)上,或将平台(16‑2)上的集装箱(2)吊运至铁路集装箱车辆(9)上;输送车(4)通过货场轨道(5)实现集装箱(2)在集卡装卸区(12)、集装箱堆放区(13)和平台(16‑2)之间的转换,输送车(4)通过接口轨道(15)运行至平台(16‑2)上方,将框架(4‑1)内的集装箱(2)放置在平台(16‑2)上,或将平台(16‑2)上的集装箱(2)吊运至框架(4‑1)内运走,通过平台(16‑2)实现集装箱(2)在铁路起重机(6)和输送车(4)之间的转换。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