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名: | 区域交通经济作用机理与交通战略规划方法研究 |
关键词: | 区域交通;协同规划;经济作用;交通战略规划 |
摘要: | 区域交通规划是一种以经济功能区为对象的交通规划,旨在打破行政界限的束缚,从更大的空间范围协调地区间交通发展,协调交通系统与人口分布、资源开发、环境整治等关系,使区域交通系统经整合后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区域交通规划的核心任务是区域交通发展的综合协调,主要包括空间布局协调和跨行政区交通协调。然而,目前对区域交通经济作用机理的认识不足,我国区域交通规划理论存在仅反映经济决定交通的单向作用、经济分析与交通空间规划脱节的缺陷,同时,规划以设施布局为主,对区域成员个体利益和区域整体利益在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表达和协调问题考虑不足,导致规划可实施性不高。因此,有必要对区域交通经济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满足区域特点的区域交通规划方法。 文章首先分析了区域交通发展协同机理,确定了区域交通发展的“序参量”和“控制参量”。然后,从区域交通非合作博弈和区域交通时空间结构解析两方面对区域交通经济作用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交通协同规划方法,并以“泛珠三角区域交通发展战略研究”为案例进行了实践验证。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方面: (1)区域交通发展协同机理分析 根据协同学原理,区域交通系统状态由区域交通合作价值这一序参量所役使,区域交通合作的价值来源于区域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而区域交通合作的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子区域间的协同合作,子区域交通协调力决定区域交通合作的水平和变化程度,是区域交通发展的摔制参量。因此,区域内各个地区交通发展从恶性竞争走向联合、协调发展,形成具有特定内涵的有序的区域交通圈,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区域交通经济协调力;子区域利益协调力。 (2)区域交通非合作博弈及区域交通调控 如果没有外力影响,由于区域成员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区域交通博弈会达到纳什均衡状态,导致成员个体效用及区域总效用的降低。区域内地区间非合作博弈使得区域交通存在两类典型的非合作效应:区域虚度效应与背信弁义效应。区域交通非合作效应的根本原因在于“行政区经济”运行下理性机制、效益转移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三大区域交通发展内在约束机制。基于此,当前我国区域交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调控区际交通,实现“行政区交通”向“经济区交通”转变。而区域交通规划的关键是提高规划的吸引力,其中,以下两方面尤为重要:确立多元主体认同的共同愿景;建立多层级、多方参与的区域交通协调平台。 (3)区域交通时空间结构解析 区域交通时空间结构是区域交通活动的载体,其形成机制和结构特征与交通活动规律密切相关。距离哀减法则影响下形成的区域经济层次结构是区域交通时空间结构形成与演变的宏观基础,而时间约束机制从区域交通活动单元“人”的角度,解释了区域交通时空间结构形成的微观机制。依据对时间距离、流量分布和出行目的三个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将区域分为日常活动圈、紧密圈、次紧密圈、松散幽。基于区域交通时空间结构,并结合区域经济结构,提出了区域运输通道功能层次布局思路,及区域主通道、城际交通走廊、市域射线组成的区域运输通道体系。 (4)区域交通协同规划方法 “协同规划”方法强调规划中子区域的“同心合力、相互配合”的协同性思维,区域共同目标及规划相关系统或“政策”运作的一体化协调性是新的规划思想的最显著特点。在对“协同规划”内涵、基本内容及技术流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以“泛珠三角区域交通发展战略研究”为实证对协同规划方法进行了检验。 |
作者: | 李潭峰 |
专业: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导师: | 陈小鸿;李晔 |
授予学位: | 博士 |
授予学位单位: |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学位年度: | 2008 |
正文语种: |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