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车辆的助力装置 |
摘要: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的助力装置,助力装置包括:第一卡座,与第一卡座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卡座,第一卡座与第二卡座连接侧设置有与车辆的车梁相匹配的第一卡槽,第二卡座设置有与第一卡槽相对、且与车辆的车梁相匹配的第二卡槽;第二卡座设置有轮组,助力装置还包括与轮组连接的电机,与电机电连接的充电踏板;当助力装置通过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卡设在车辆的车梁上时,轮组与车辆的轮体接触;电机能够通过轮组驱动车辆的轮体转动;当助力装置位于路面上时,充电踏板所位于的平面与路面相匹配,电机能够驱动轮组在路面上转动。本实施例解决了助力装置功能单一,适应性差的问题。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北京;11 |
申请人: |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邓申;袁玉斌;陈中元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01-22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7-30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10058265.5 |
公开号: |
CN110065582A |
代理机构: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晓岚;张颖玲 |
分类号: |
B62M6/40(2010.01);B;B62;B62M;B62M6 |
申请人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淀区西小口路66号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北领地A-1号楼101 |
主权项: |
1.一种车辆的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装置包括:第一卡座,与所述第一卡座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卡座,所述第一卡座与所述第二卡座连接侧设置有与所述车辆的车梁相匹配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相对、且与所述车辆的车梁相匹配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座设置有轮组,所述助力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轮组连接的电机,与所述电机电连接的充电踏板; 当所述助力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卡设在所述车辆的车梁上时,所述轮组与所述车辆的轮体接触;所述电机能够通过所述轮组驱动所述车辆的轮体转动; 当所述助力装置位于路面上时,所述充电踏板所位于的平面与所述路面相匹配,所述电机能够驱动所述轮组在所述路面上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踏板底侧设置有第一卡紧机构,所述第一卡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紧机构相匹配的第二卡紧机构,所述充电踏板通过所述第一卡紧机构和所述第二卡紧机构与所述第一卡座连接,且所述轮组位于所述第二卡座与所述充电踏板相对的侧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踏板底侧设置有第一卡紧机构;所述第一卡座与所述第二卡座连接侧的相对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紧机构相匹配的第二卡紧机构,所述第一卡座与所述第二卡座连接侧的相邻侧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紧机构相匹配的第三卡紧机构;所述轮组凸出所述第二卡座与所述第一卡座连接侧的相对侧面,且凸出所述第二卡座与所述第二卡紧机构相对的侧面; 当所述助力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卡设在所述车辆的车梁上时,所述充电踏板通过所述第一卡紧机构和所述第二卡紧机构与所述第一卡座连接;所述轮组凸出所述第二卡座与所述第一卡座连接侧的相对侧面的部分能够与所述车辆的轮体接触,所述电机能够通过所述轮组驱动所述车辆的轮体转动; 当所述助力装置位于路面上时,所述充电踏板通过所述第一卡紧机构和所述第三卡紧机构与所述第一卡座连接;所述轮组凸出所述第二卡座与所述第二卡紧机构相对的侧面的部分与所述路面接触,所述电机能够驱动所述轮组在所述路面上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座与所述第三卡紧机构对应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紧机构相匹配的第四卡紧机构; 当所述助力装置位于路面上时,所述充电踏板通过所述第一卡紧机构和所述第三卡紧机构与所述第一卡座连接,且通过所述第一卡紧机构与所述四卡紧机构与所述第二卡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紧机构为截面为T形的卡槽,所述第二卡紧机构为与所述卡槽相匹配的截面为T形的第一卡钩,所述第三卡紧机构为与所述卡槽相匹配的截面为T形的第二卡钩,所述第四卡紧机构为与所述卡槽相匹配的截面为T形的第三卡钩,所述第三卡钩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卡钩的位置相对应; 当所述助力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卡设在所述车辆的车梁上时,所述第一卡钩插设在所述卡槽内; 当所述助力装置位于路面上时,所述第二卡钩和所述第三卡钩都插设在所述卡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述助力装置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轮组通过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第二卡座连接; 当所述助力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卡设在所述车辆的车梁上时,所述轮组能够通过所述调节机构沿所述车辆的轮体的方向移动至与所述车辆的轮体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卡座上的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所述第一滑道的滑行方向和所述第二滑道的滑行方向分别与所述轮组和所述车辆的轮体之间的方向一致; 所述轮组的轴的第一端插设在所述第一滑道内,所述第一滑道内还设置有与所述轮组的轴的第一端相抵的第一伸缩机构,所述轮组的轴的第二端插设在所述第二滑道内,所述第二滑道内还设置有与所述轮组的轴的第二端相抵的第二伸缩机构;其中,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和所述第二伸缩机构都处于受压状态; 当所述助力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卡设在所述车辆的车梁上时,所述轮组能够通过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和所述第二伸缩机构沿所述车辆的轮体的方向移动至与所述车辆的轮体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滑道底部的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一弹簧相抵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弹簧相抵的相对侧与所述轮组的轴的第一端相抵,所述第一弹簧处于受压状态;所述第二伸缩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滑道底部的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二弹簧相抵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弹簧相抵的相对侧与所述轮组的轴的第二端相抵,所述第二弹簧处于受压状态; 当所述助力装置通过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卡设在所述车辆的车梁上时,所述轮组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沿所述车辆的轮体的方向移动至与所述车辆的轮体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座与所述第二卡座连接侧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卡座与所述第一卡座连接侧的第一端之间铰接;所述第二卡座与所述第一卡座连接侧的第二端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卡座与所述第二卡座连接侧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卡环; 所述卡环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卡座与所述第二卡座连接侧的第二端旋转至卡设在所述凹槽内,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卡座与所述第二卡座连接侧的第二端旋转并远离所述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座与所述第二卡座连接侧的第二端还设置有锁杆,所述锁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卡座与所述第二卡座连接侧的第二端铰接,所述锁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卡环铰接; 当所述卡环卡设在所述凹槽内时,所述锁杆能够通过绕所述第一卡座与所述第二卡座连接侧的第二端沿第一方向旋转至使所述卡环卡紧在所述凹槽内,且能够通过绕所述第一卡座与所述第二卡座连接侧的第二端沿第二方向旋转至使卡紧在所述凹槽内的所述卡环脱离所述凹槽;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轮毂电机,所述轮组设置在所述轮毂电机的外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电机内设置有与所述轮毂电机连接的行星减速器,所述轮毂电机侧面还设置有与所述行星减速器连接的档位旋扭,通过旋转所述档位旋扭能够改变所述行星减速器的传动比。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