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智能AI外观检测系统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智能AI外观检测系统,具有机架,机架上设有安装平台;安装平台上设有上料机构、机械手、检测条线、检测机构和落料工位;检测条线包括用于检测工件左右面的前检测线,以及用于检测工件前后面的后检测线;前检测线和后检测线上均设有多个检测工位;机械手用于将工件从上料机构转移至前检测线第一个定位部,用于将上一定位部内的工件转移至下一定位部,用于将定位部内的工件转移至落料工位;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各个检测工位处用于拍摄工件的照片并将照片传输给图像分析装置的拍摄装置;图像分析装置用于对工件的照片分析并判断是否合格。本发明通过前检测线和后检测线实现了对工件多角度的检测,使得外观检测更加全面和可靠。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江苏;32 |
申请人: |
常州微亿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裴卫巍;侯大为;王罡;陈翠红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5-30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7-30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460656.4 |
公开号: |
CN110068579A |
代理机构: |
常州易瑞智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周浩杰 |
分类号: |
G01N21/88(2006.01);G;G01;G01N;G01N21 |
申请人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星港路58号 |
主权项: |
1.智能AI外观检测系统,具有机架(1),机架(1)上设有安装平台(2);安装平台(2)上设有上料机构(3)、机械手(4)、检测条线、检测机构和落料工位; 上料机构(3)包括振动盘(31)、送料通道(32)和待检部(33);待检部(33)上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待检定位腔;送料通道(32)的进料端与振动盘(31)的输出端配合连接,送料通道(32)的出料端与待检定位腔连通; 检测条线包括用于检测工件左右面的前检测线(5),以及用于检测工件前后面的后检测线(6);前检测线(5)和后检测线(6)上均设有多个检测工位,每个检测工位上均设有用于放置工件的定位部; 机械手(4)用于将待检定位腔内的工件转移至前检测线(5)第一个定位部,用于将上一定位部内的工件转移至下一定位部,用于将定位部内的工件转移至落料工位; 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各个检测工位处用于拍摄工件的照片并将照片传输给图像分析装置的拍摄装置(7);图像分析装置用于对工件的照片分析并判断是否合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AI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前检测线(5)上沿工件运行方向的最后一个检测工位也是后检测线(6)上沿工件运行方向的第一个检测工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AI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检测条线的其中一个检测工位处设有用于拍摄工件底面的拍摄装置(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AI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拍摄工件底面的拍摄装置(7)设置在后检测线(6)的第一个定位部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智能AI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检测线(5)和后检测线(6)呈直角分布;前检测线(5)上对应设有一个沿其延伸方向进行往复直线搬运的机械手(4),后检测线(6)上也对应设有一个沿其延伸方向进行往复直线搬运的机械手(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AI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前检测线(5)的一侧设有正对拍摄工件的左面的拍摄装置(7)和/或设有水平斜角拍摄工件的左面的拍摄装置(7)和/或设有从工件上方斜角拍摄工件的左面的拍摄装置(7); 前检测线(5)的另一侧设有正对拍摄工件的右面的拍摄装置(7)和/或设有水平斜角拍摄工件的右面的拍摄装置(7)和/或设有从工件上方斜角拍摄工件的右面的拍摄装置(7); 后检测线(6)的一侧设有正对拍摄工件的前面的拍摄装置(7)和/或设有水平斜角拍摄工件的前面的拍摄装置(7); 后检测线(6)的另一侧设有正对拍摄工件的后面的拍摄装置(7)和/或设有水平斜角拍摄工件的后面的拍摄装置(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AI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工位设有分拣装置(8);所述分拣装置(8)包括旋转电机(81)、旋转支架(82)、分料管(83)、分料盘(84)以及多个收料盒(85);所述分料盘(84)固定安装在安装平台(2)上;旋转电机(81)固定安装在安装平台(2)上,旋转电机(81)的转轴与旋转支架(82)固定连接;旋转支架(82)转动设置在分料盘(84)上;分料盘(84)上沿旋转支架(82)的转动轴线圆周分布有多个分料口(841);所述分料管(83)固定安装在旋转支架(81)上;分料管(83)的进口与旋转支架(82)的转轴同轴;分料管(83)的出口在旋转支架(82)的带动下可与分料盘(84)上的分料口(841)对接;所述收料盒(85)设置在机架(1)上;各个分料口(841)均连接有一根落料管(86),每根落料管(86)均通向一个收料盒(8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AI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有多个带有侧向开口的容腔(11);容腔(11)内配合设有可从其侧向开口进入或抽离的收料盒(85);容腔(11)的上端设有贯穿的通孔,落料管(86)的一端与分料口(841)连接相通,另一端与容腔(11)的上端的通孔连接相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AI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管(83)的进口呈喇叭状。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AI外观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4)包括可固定安装在安装平台(2)上的固定架(41)、驱动电机(42)、摆杆(43)、限位转轴(44)、横向滑动板(45)、纵向滑动板(46)和臂架(47); 驱动电机(42)固定安装在固定架(41)上;固定架(41)上设有与驱动电机(42)的转轴同轴的弧形槽(411);驱动电机(42)的转轴与摆杆(43)的一端固定连接,摆杆(43)的另一端设有长槽(431); 横向滑板(45)沿水平方向滑动设置在固定架(41)上;纵向滑板(46)沿与安装平台(2)的方向滑动设置在横向滑板(45)上;所述臂架(47)固定连接在纵向滑板(46)上;所述臂架(47)上固定设有多个用于夹持工件的气动夹爪(48); 限位转轴(44)的两端和中部均转动设有限位环体(441);限位转轴(44)一端的限位环体(441)设置在弧形槽(411)内且与弧形槽(411)限位配合;限位转轴(44)中部的限位环体(441)设置在摆杆(43)的长槽(431)内且与长槽(431)限位配合;限位转轴(44)另一端的限位环体(441)设置在纵向滑板(46)的限位槽(461)转动配合; 前检测线(5)对应的机械手(4)的横向滑板(45)的滑动方向与前检测线(5)的延伸方向一致;后检测线(6)对应的机械手(4)的横向滑板(45)的滑动方向与后检测线(6)的延伸方向一致。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