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用于多用途车辆的进气系统 |
摘要: |
一种多用途车辆,其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由地面接合构件支承的车架、以及由车架支承的多个车身面板。该多用途车辆还包括散热器,该散热器被支承在车架的后部部分上。另外,该多用途车辆包括进气组件,该进气组件部分地由车架的上部部分支承。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美国;US |
申请人: |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菲利普·B·斯温;詹森·L·谢瑞特;詹姆斯·J·恩德里齐;安德鲁·C·施莱夫;丹尼斯·J·卢茨;大卫·J·希克;埃里克·D·比耶克特韦特;阿伦·D·德卡德;科里·S·罗伊泰克;多诺万·L·弗雷德里克松;欧文·J·迪金森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7-12-12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8-02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780077787.3 |
公开号: |
CN110087930A |
代理机构: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魏金霞;王艳江 |
分类号: |
B60K13/02(2006.01);B;B60;B60K;B60K13 |
申请人地址: |
美国明尼苏达州 |
主权项: |
1.一种多用途车辆,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车架组件,所述车架组件由所述地面接合构件支承,并且所述车架组件包括联接至上车架部分的下车架部分;操作者区域,所述操作者区域由所述车架支承,并且所述操作者区域包括用于驾驶员的坐置部,并且所述上车架部分在所述坐置部的上方延伸;动力系组件,所述动力系组件由所述车架支承,并且所述动力系组件包括发动机和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所述发动机的传动系统;以及进气组件,所述进气组件流体联接至所述发动机和所述传动系统,并且所述进气组件包括构造成向所述发动机提供空气的第一进气口和构造成向所述传动系统提供空气的第二进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由所述上车架组件支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相对于所述操作者区域面向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定位在由所述上车架部分的后直立构件限定的围封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定位在所述坐置部的后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组件包括限定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的壳体,并且所述壳体包括定位在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的中间的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流体联接至具有过滤器的空气箱,并且所述空气箱定位在所述坐置部的后方。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坐置部与所述空气箱的中间定位有可移除式面板,并且当所述可移除式面板被从所述多用途车辆中移除时,所述空气箱被暴露。 8.一种多用途车辆,包括:多个前地面接合构件;多个后地面接合构件;车架,所述车架由所述前地面接合构件和所述后地面接合构件支承,所述车架包括前车架部分和后车架部分;车身组件,所述车身组件包括由所述车架支承的多个车身面板;动力系组件,所述动力系组件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所述前地面接合构件和所述后地面接合构件,其特征在于,冷却组件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所述动力系组件,并且所述冷却组件包括由所述后车架部分支承的散热器,并且用于所述散热器的进气容积位于所述散热器的前方且部分地由所述后车架部分限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车身面板包括可移除式面板,所述可移除式面板包括用于所述进气容积的入口,并且所述可移除式面板至少部分地定位在所述散热器的前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除式面板包括构造成与所述可移除式面板一起移动的紧固件。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组件包括货物区域,所述货物区域由所述后车架部分支承,并且所述货物区域定位在所述散热器的上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物区域能够从所述多用途车辆移除。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操作者区域,所述操作者区域仅包括用于驾驶员的单个座椅,并且所述驾驶员在坐置于所述单个座椅中时的视野包括所述前地面接合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包括流体联接至所述散热器的多个风扇。 15.根据权利要求8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通过挡板与所述动力系组件间隔开,并且用于所述散热器的所述进气容积位于所述挡板的上方。 16.根据权利要求8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散热器的所述进气容积的入口在横向上定位于所述散热器的外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散热器的所述进气容积的所述入口定位在所述散热器的前方。 18.一种多用途车辆,包括:多个前地面接合构件;多个后地面接合构件;车架,所述车架由所述前地面接合构件和所述后地面接合构件支承,所述车架包括前车架部分和后车架部分;动力系组件,所述动力系组件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所述前地面接合构件和所述后地面接合构件,其特征在于,冷却组件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所述动力系组件,并且所述冷却组件包括由所述后车架部分支承的散热器;以及所述车辆的货物区域,所述货物区域定位在所述散热器的上方。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物区域能够从所述多用途车辆移除。 20.根据权利要求18至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用于将空气导引至所述散热器的入口至少部分地定位在所述散热器的前方。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在横向上定位于所述散热器的外侧。 22.根据权利要求20至2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定位在所述动力系组件的发动机与所述散热器的中间,并且所述入口定位成将空气导引在所述挡板的上方。 23.根据权利要求18至2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包括流体联接至所述散热器的多个风扇。 24.一种多用途车辆,包括:多个前地面接合构件;多个后地面接合构件,所述多个后地面接合构件定位在所述前地面接合构件的后方;车架组件,所述车架组件由所述前地面接合构件和所述后地面接合构件支承;多个车身面板,所述多个车身面板联接至所述车架组件;操作者区域,所述操作者区域包括用于驾驶员的坐置部,所述坐置部包括座椅底部和座椅靠背;以及动力系组件,所述动力系组件以可操作的方式联接至所述前地面接合构件和所述后地面接合构件,并且所述动力系组件包括油门踏板和制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踏板包括定位成接纳所述驾驶员的右脚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部分间隔开并定位成接纳所述驾驶员的左脚的第二部分。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踏板的所述第一部分定位在所述座椅底部的中央部分的前方,并且所述制动踏板的所述第二部分定位在所述座椅底部的左侧部分的前方。 26.根据权利要求24至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踏板的所述第一部分定位在所述制动踏板的所述第二部分的后方。 27.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踏板还包括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延伸的壁。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壁从所述第一部分向前延伸至所述第二部分。 29.根据权利要求24至2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踏板的所述第一部分部分地定位在所述多用途车辆的方向盘的中央部的下方。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踏板的所述第二部分在横向上定位于所述方向盘的所述中央部的外侧。 31.根据权利要求24至3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车身面板包括底板、所述操作者区域的联接至所述底板的前壁、以及靠近于所述制动踏板的所述第二部分定位的踏脚板,并且所述踏脚板与所述制动踏板的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横向距离小于所述油门踏板与所述制动踏板的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横向距离。 32.根据权利要求24至3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踏脚板以可移除的方式联接至所述底板和所述前壁。 33.根据权利要求24至3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坐置部仅包括用于所述驾驶员的单个座椅。 34.一种多用途车辆,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车架组件,所述车架组件由所述地面接合构件支承,并且所述车架组件沿着纵向轴线延伸;操作者区域,所述操作者区域由所述车架支承,并且所述操作者区域包括用于操作者的座椅,所述座椅具有座椅底部和座椅靠背,并且所述座椅底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纵向轴线的第一侧;以及多个操作者控制部,所述多个操作者控制部配置成对所述多用途车辆的操作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操作者控制部位于所述纵向轴线的第二侧,并且所述操作者控制部包括配置成输入驾驶档位的换档器。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底部的中央部与所述纵向轴线对准。 36.根据权利要求34至3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操作者的所述座椅是所述车辆的唯一座椅。 37.根据权利要求34至3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每个操作者控制部对应于所述多个操作者控制部中的不同的一个操作者控制部。 38.根据权利要求34至3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操作者控制部至少包括用于所述车辆的驾驶模式的输入部、配置成对所述车辆的至少一个附件进行控制的输入部、用以对所述车辆的音响系统进行控制的输入部、以及配置成对所述车辆的灯进行控制的输入部。 39.根据权利要求34至3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操作者坐置于所述座椅上时,所述多个操作者控制部位于所述操作者的右侧。 40.根据权利要求34至3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操作者控制部包括第一仪表和第二仪表,所述第一仪表具有沿着所述纵向轴线定位的部分,所述第二仪表位于所述纵向轴线的所述第二侧并且定位在所述换档器的前方。 41.根据权利要求34至4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右侧包括固定至所述车架组件的车身面板,并且所述车辆的左侧包括构造成相对于所述车架组件移动的车门,并且固定至所述车架组件的所述车身面板与所述车门大致相对定位。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操作者控制部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右侧定位成邻近于固定至所述车架组件的所述车身面板。 43.根据权利要求34至4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用途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操作者控制部包括位于所述纵向轴线的右侧的点火输入部。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