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基于可达性概念的诱增交通量计算方法研究
论文题名: 基于可达性概念的诱增交通量计算方法研究
关键词: 交通需求预测;交通量;交通规划;加权空间阻隔
摘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出行需求急剧增长以及出行方式的比例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机动车拥有量和道路交通需求快速增长,道路交通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日益严重,解决道路交通拥堵的方法之一就是新建或改良道路,增加道路容量,提高可达性,但是这种做法在一定时间后和一定范围内又会产生新的交通需求(称为诱增交通量)从而导致新的交通拥堵。因此在规划交通项目建设前,必须考虑由于新建或改良道路而提高整个路网的可达性,对路网交通量的影响,而产生的诱增交通量。
  本文首先在国内外研究成果与结论的基础上,对诱增交通量的定义、产生机理、特点、变化规律以及诱增出行与诱增交通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其次列举出国内外诱增交通量的计算方法;接着通过引入可达性的概念,并列出各种可达性的模型,在比较各种模型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加权空间阻隔模型,最后通过在传统四阶段模型中导入加权空间阻隔模型的“可达性”(accessibility)变量,建立具有反馈机制的、基于可达性概念的诱增交通量计算方法,即把交通分配得到的路网的“可达性”(accessibility)变量,反馈到交通生成阶段,使各个阶段阻抗保持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预测的精度;从而考虑由于新建或改良道路而提高路网可达性,产生的诱增交通量。还可以改进传统的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为正确进行经济评价、环境评价和道路工程设计,制定满足未来交通需求的交通规划提供较为准确的交通量预测值。本文并选择以大连市东北快速路进行实例研究,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最后通过与没有考虑可达性指标的传统四阶段预测模型得到的预测值进行比较,得出由于新建东北快速路而产生约10.6%车公里的诱增交通量。这一结论可以为我国制定城市交通规划时提供实质性建议。
作者: 吴家伟
专业: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导师: 赵胜川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年度: 2013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