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用于粮食或饲料中T-2毒素检测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制备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用于粮食或饲料中T-2毒素检测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粮食或饲料中T‑2毒素检测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电化学检测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首先合成得到金纳米棒(Au NRs)材料,然后将铂还原在金纳米棒上,形成金铂纳米棒(Au@PtNRs),通过与还原性氧化石墨烯‑四乙烯五胺(rGO‑TEPA)结合,实现了固载量的增加,提高了信号放大能力。再通过与单链DNA信号探针结合,从而制得生物信号探针;最终,通过二硫化钼‑聚苯胺‑壳聚糖‑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与DNA捕获探针的固定,从而制备了T‑2毒素检测的适配体传感器,该传感器成功地应用于粮食或饲料中T‑2毒素的痕量检测。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其突破了T‑2毒素小分子物质的限制,通过引入核酸适配体,从而实现了T‑2毒素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痕量检测。为霉菌毒素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的新策略。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重庆;50
申请人: 重庆医科大学
发明人: 何俊琳;于超;钟航天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1-22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8-09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060616.0
公开号: CN110108766A
分类号: G01N27/26(2006.01);G;G01;G01N;G01N27
申请人地址: 400016 重庆市渝中区医学院路1号
主权项: 1.一种用于粮食或饲料中T-2毒素检测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还原性氧化石墨烯-四乙烯五胺-双金属金铂纳米棒-单链脱氧核糖核酸信号探针的制备; 2)建立适配体生物传感器,测定T-2毒素,绘制标准曲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还原性氧化石墨烯-四乙烯五胺-双金属金铂纳米棒-单链脱氧核糖核酸信号探针的制备过程,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金纳米颗粒; 2)将步骤1)制得的金纳米颗粒加入到含有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抗坏血酸和硝酸银的溶液中,制得金纳米棒; 3)将步骤2)制得的金纳米棒负载于还原性氧化石墨烯-四乙烯五胺表面,获得还原性氧化石墨烯-四乙烯五胺-金纳米棒复合材料; 4)在步骤3)制得的还原性氧化石墨烯-四乙烯五胺-金纳米棒复合材料的表面包履铂单质,形成还原性氧化石墨烯-四乙烯五胺-金铂纳米棒复合材料 5)将单链脱氧核糖核酸信号探针固载在于步骤4)所得的还原性氧化石墨烯-四乙烯五胺-金铂纳米棒表面,得到还原性氧化石墨烯-四乙烯五胺-金铂纳米棒-单链脱氧核糖核酸信号探针复合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步骤1)所述,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在常温下将2.5mL浓度为0.5mM的氯金酸加入2.5mL浓度为0.2M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中混合均匀,再加入300μL浓度为0.01M的硼氢化钠,快速混合2min,得到金粒溶液置于25℃备用。 4.根据权利要求2步骤2)所述,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5mL浓度为0.2M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与5mL浓度为1mM的氯金酸溶液混合均匀,加入0.15mL浓度为4mM的硝酸银溶液,反应5min,再加入70μL浓度为0.079M的抗坏血酸,反应2min,再加入12μL 1)步骤准备的金粒,剧烈搅拌20s,保持25℃2小时,而后7000rpm离心30min,弃去上清,得到金纳米棒沉淀。 5.根据权利要求2步骤3)所述,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称取0.5mg的还原性氧化石墨烯-四乙烯五胺溶于200μL浓度为20mM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中,震荡均匀后将步骤2)得到的金纳米棒沉淀溶加入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步骤4)所述,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分别加入20μL浓度为10mM的氯铂酸、10μL浓度为0.1M的抗坏血酸和20μL浓度为10mM的氢氧化钠溶液于步骤3)所的材料中,反应5min后10000rpm离心5min,沉淀物溶于200μL超纯水。 7.根据权利要求2步骤5)所述,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标记了氨基的200μL浓度为4μM的单链脱氧核糖核酸信号探针加入步骤4)制备好的溶液中在室温轻微搅拌,过夜,经过离心三次,并用超纯水清洗后,溶入到1mL的杂交缓冲溶液中,储存在4℃备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建立适配体生物传感器,测定T-2毒素,绘制标准曲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用0.3μm和0.05μm的三氧化二铝粉末将电极抛光成镜面,然后分别按超纯水、无水乙醇、超纯水的顺序超声电极各5min,室温干燥备用; 2)将8μL电极修饰材料二硫化钼-聚苯胺-壳聚糖-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滴加在电极表面,室温干燥; 3)将10μL浓度为4μM的单链脱氧核糖核酸捕获探针滴加在干燥后的电极表面(4℃,12h); 4)用超纯水将电极冲洗干净后滴加8μL浓度为1mM的6-巯基己醇溶液,室温孵育30min; 5)将5μL浓度为2μM的T-2毒素适配体分别与5μL不同浓度T-2毒素混合于EP管中,室温震荡2h; 6)将6-巯基己醇溶液封闭后的电极冲洗干净后滴加10μL上述T-2适配体与T-2毒素混合溶液,37℃孵育2h; 7)将孵育后的电极冲洗干净后滴加10μL还原性氧化石墨烯-四乙烯五胺-金铂纳米棒-单链脱氧核糖核酸信号探针复合材料于37℃孵育2h; 8)将孵育后的电极冲洗干净后置于氮气中干燥; 9)将电极置于5mL浓度为0.1M的由0.1M磷酸氢二钠、0.1M磷酸二氢钾和0.1M氯化钾配制而成的PBS中进行表征,每隔45s加入20μL浓度为2mM的H2O2,测量其计时电流变化电流值; 10)根据所得电流变化值与T-2毒素浓度呈线性关系,绘制工作曲线。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