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单片横置板簧式独立悬挂结构
专利名称: 一种单片横置板簧式独立悬挂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片横置板簧式独立悬挂结构,其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片横置板簧式独立悬挂结构,其包括前减振器总成和单片横置板簧总成,采用单片式横置板簧方案,由一片横置的板簧代替了螺旋弹簧,并兼具横向稳定杆的作用,并起到了导向的作用,可以精简副车架前端原本用于承受减震器冲击的加固结构,极大地减小了前悬的重量,相应卡紧结构增强了板簧总成的刚性,使其在应对来自汽车正面的撞击时能使簧片不前后错位,相比现有螺旋弹簧减震器连接至车身,横置板簧直接连接在副车架上,极大提升整车刚性,达到降低了前悬结构在高度方向的尺寸并减轻了重量,适用于高性能机动乘用车及大功率电动乘用车的有益效果。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江苏;32
申请人: 南京工程学院
发明人: 关瑞元;张子昂;侯建军;张袁元;韦思航;顾昱彬;张志豪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10-25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8-13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21736850.8
公开号: CN209240811U
代理机构: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小静
分类号: B60G15/02(2006.01);B;B60;B60G;B60G15
申请人地址: 211167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科技园弘景大道1号
主权项: 1.一种单片横置板簧式独立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转向节总成(1)、第一横拉杆总成(2)、第一上叉臂总成(3)、转向器总成(4)、第二上叉臂总成(5)、第二横拉杆总成(6)、第二转向节总成(7)、第一下叉臂总成(8)、第一前减振器总成(9)、单片横置板簧总成(10)、第二前减振器总成(11)和第二下叉臂总成(12),所述第一转向节总成(1)通过顶部第一横拉杆总成(2)与第一上叉臂总成(3)呈弧形插接,所述转向器总成(4)右端与第二横拉杆总成(6)进行平行插接,所述第二横拉杆总成(6)右端顶部与第二上叉臂总成(5)进行插接,所述第二横拉杆总成(6)前端右侧与第二转向节总成(7)进行插接,所述第二转向节总成(7)底部右端通过球头与第一下叉臂总成(8)呈弧形插接,所述转向器总成(4)通过底部第一前减振器总成(9)与第一下叉臂总成(8)进行焊接,所述第一下叉臂总成(8)通过左侧中部单片横置板簧总成(10)与第二下叉臂总成(12)进行转动连接,所述转向器总成(4)通过底部第二前减振器总成(11)与第二下叉臂总成(12)进行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片横置板簧式独立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横置板簧总成(10)用弹簧钢板制造成弓形梁结构,并由单片板簧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片横置板簧式独立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横置板簧总成(10)相对于车身横向布置,且前副车架下部连接在单片横置板簧总成(10)的中心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片横置板簧式独立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减振器总成(9)和第二前减振器总成(11) 为筒式减振器,并相对于车身左右对称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片横置板簧式独立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减振器总成(9)和第二前减振器总成(11)大小均一致,且第一前减振器总成(9)和第二前减振器总成(11)下端分别固定在第一下叉臂总成(8)和第二下叉臂总成(12)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片横置板簧式独立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叉臂总成(3)和第二上叉臂总成(5)及第一下叉臂总成(8)和第二下叉臂总成(12)主体由钢板冲压或铸造而成,且与转向器总成(4)上端通过球头结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片横置板簧式独立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器总成(4)本体包含铸造的安装点,并通过此安装点固连在前副车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片横置板簧式独立悬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叉臂总成(3)和第二上叉臂总成(5)及第一下叉臂总成(8)和第二下叉臂总成(12)通过胶套结构和安装支架连接在车架上,且第一上叉臂总成(3)和第二上叉臂总成(5)及第一下叉臂总成(8)和第二下叉臂总成(12)相对于车身左右对称布置。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