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矢量倾转的共轴双旋翼无人机 |
摘要: |
提供一种矢量倾转的共轴双旋翼无人机,由机身(101)、动力装置(102)和矢量倾转装置(103)组成,无人机左右两侧的动力装置(102)和矢量倾转装置(103)是对称且结构完全相同的。无人机高速前飞带来的后行桨叶失速问题可由上下旋翼转速相反,其后行桨叶所处位置相对机体对称的特性而解决;一副旋翼产生的侧倾力矩被另一副旋翼的侧倾力矩平衡。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陕西;61 |
申请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
发明人: |
刘博;周炜;蔡强;王小平;周问;常怡鹏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6-19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9-10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583776.3 |
公开号: |
CN110217389A |
分类号: |
B64C27/10(2006.01);B;B64;B64C;B64C27 |
申请人地址: |
710051 陕西省西安市长乐东路甲字1号空军工程大学 |
主权项: |
1.一种矢量倾转的共轴双双旋翼无人机,由机身(101)、动力装置(102)和矢量倾转装置(103)组成,无人机左右两侧的动力装置(102)和矢量倾转装置(103)是对称且结构完全相同的;其特征在于 机身(101)分为机身壳体、机身上方部分、机身内部部分、机身下方部分、左侧机臂套筒(201)和右侧机臂套筒(207);其中机身壳体为长方体结构,包括位于机身壳体上部的机体上板(202)、机体底板(219)、左侧壁(218)、右侧壁(220);通过第一固定连接装置使左侧壁(218)与机体上板(202)、机体底板(219)紧固连接;通过第二固定连接装置使机体上板(202)与左侧壁(218)、右侧壁(220)紧固连接;同样的,右侧壁(220)与机体底板(219)有相同的固定方式; 在机身上方部分,在机体上板(202)上安装GPS导航接收天线基座(222),从正面看,天线基座(222)呈倒“T”型,为惯用天线底座形状,利用第三固定连接装置使其与机体上板(202)紧固连接;在天线基座(222)上连接一根天线杆(223),天线杆(223)上下两端均刻有螺纹,下端连接天线基座(222),上端连接水平圆盘(204);天线杆(223)与天线基座(222)、水平圆盘(204)同轴,且不可转动;将GPS固定在水平圆盘(204)上表面上; 在机体上板(202)上安装一个小型旋翼,小型旋翼自上而下由旋翼安装帽(205)、旋翼桨叶(203)和无刷直流电机(206)组成,无刷直流电机(206)通过第四固定连接装置紧固连接在无人机机身上板(202)上;旋翼安装帽(205)、旋翼桨叶(203)和无刷直流电机(206)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惯用方式; 固定天线基座(222)和无刷直流电机(206)都位于无人机机身上板(202)的纵向中轴线上; 机身内部部分安置有飞行控制器(212)、数据传输器(221)、4个电子调速器(208、209、216、217)、舵机(211、213)和电池(214);飞行控制器(212)是无人机的控制中心,安装在机身内部,在收到指令后控制无刷直流电机(206)按照相应要求做出相应的动作,实现无人机飞行姿态的改变;数据传输器(221)安装在机身内部;电子调速器(208、209、216、217)采用无刷电调,接收启动、停止、制动信号后,实现对电机转速的控制,四个电子调速器的放置要考虑机身配重;电池(214)的安装位置由无人机重量配平确定;舵机(211、213)安装在飞行控制器两侧,根据配重固定安装在机体底板上,驱动传动轴转动,进而实现动力装置的倾转,改变无人机飞行姿态; 机身下方部分具有两个碳纤维脚架(210、215),沿飞行方向左右对称安装在机体底板下方,碳纤维脚架(210、215)上部呈拱形形状,拱形碳纤维脚架(210、215)拱形顶端通过第五固定连接装置或粘结剂与机体底板紧固连接;拱形碳纤维管两端穿过一根水平碳纤维管;碳纤维脚架(210、215) 左侧机臂套筒(201)和右侧机臂套筒(207)均为空心长圆柱棒体,与无人机侧壁固定连接为一体,左右对称;左侧机臂套筒(201)的右端与机体左侧壁(218)固定连接为一体,左侧机臂套筒(201)的左端与左侧矢量倾转装置(103)连接; 矢量倾转装置(103)包括左右两侧各一套,二者结构完全相同且对称放置;右侧矢量倾转装置(103)自右向左大致包括:倾转机构传动轴(303)、第一轴承(302)、右侧机臂套筒(207)、右侧壁(220)、第二轴承(301)、舵机(213); 倾转机构传动轴(303)为轴承结构,右侧机臂套筒(207)左、右两端分别嵌入第二和第一轴承(301、302),倾转机构传动轴(303)通过这两个轴承套在右侧机臂套筒(207)内,用于减小传动轴驱动动力装置转动的阻力,倾转机构传动轴(303)的轴心和两个轴承的轴心重合;倾转机构传动轴(303)右端具有突出连接部,通过突出连接部与动力装置(102)连接;倾转机构传动轴(303)左端与无人机机身内部的舵机(213)可转动连接,通过可转动连接方式将舵机(213)与倾转机构传动轴(303)连接在一起;舵机(213)驱动倾转机构传动轴(303)转动,进而控制右侧动力装置实现倾转;倾转机构传动轴(303)及右侧机臂套筒(207)均为中空结构; 无人机左右两侧动力装置结构相同且对称布置,左侧动力装置(102)自上而下由上旋翼桨叶锁死机构(402)、上旋翼桨叶(401)、上电机(403)、上电机座垫片(405)、电机支架(404)、下电机座垫片(406)、下电机(407)、下旋翼桨叶(408)、下旋翼桨叶锁死机构(409)组成; 上电机(403)通过第六固定连接装置与上电机座垫片(405)固定连接,上电机(403)位于上电机座垫片(405)之上;将上旋翼桨叶(401)固定在上电机(403)转子上端,转子转动驱动旋翼转动,产生升力;上旋翼桨叶锁死机构(402)安装在上电机(403)转子上,用于锁死桨叶,防止其松动;下电机(407)与下电机座垫片(406)固定连接,下电机(407)位于下电机座垫片(406)之下;将下旋翼桨叶(408)固定在下电机(407)的转子上,转子转动驱动旋翼转动,产生升力;下旋翼桨叶锁死机构(409)的形状和作用与上旋翼桨叶锁死机构(402)相同,安装在下电机(407)转子上;上、下电机座垫片(405和406)右端各自通过第七固定连接装置与左侧的倾转机构传动轴(410)固定连接;上、下电机座垫片(405和406)左端通过第八固定连接装置与电机支架(304)固定连接,电机支架(404)使上下两电机固定更加牢靠;并且,上电机(403)轴线与下电机(407)轴线重合,保证旋翼产生的升力最大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轴双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四个电子调速器固定在机体底板的四个角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轴双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倾转机构传动轴(303)左端与无人机机身内部的舵机(213)可转动连接的方式为转动连接、螺纹连接或枢轴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轴双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倾转机构传动轴(303)材料为碳纤维;机身材质选择铝合金材料、复合材料或碳纤维;旋翼桨叶均选用碳纤维桨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轴双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通过上电机(403)和下电机(407)上下对称安装,构成双旋翼机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轴双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电机型号选择2212、3508或401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共轴双旋翼无人机,其特征在于,电机型号选择3508。 8.如权利要求1至7所述的共轴双旋翼无人机的无人机重量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无人机起飞总重量可以表示为:其中M为飞行器总重量,Md为电池重量,Mp为动力系统重量,Me电子设备重量,Ml为负载重量,Xs为结构重量因子;对于属于小型、速度低的倾转旋翼无人机而言,Xs的数值在0.4-0.5之间。 9.如权利要求1至7所述的共轴双旋翼无人机旋翼类型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上旋翼桨叶(401)和下旋翼桨叶(408)均为双叶型的具有一定扭曲率的弧形长薄片;桨盘载荷是旋翼的一个重要参数,可以表示为:M为飞行器总重量,Sy是旋翼桨盘的有效面积;采用共轴双旋翼结构,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扰流,使浆盘的有效面积减小,为方便计算共轴双旋翼浆盘的有效面积,引入一个修正系数λ,因此旋翼有效面积表示为:Sy=Kλπ(R12+R22),其中,R1为上旋翼桨叶(401)的旋转半径,R2为下旋翼桨叶(408)的旋转半径,K为旋翼桨盘面积有效系数;无人机起飞必须满足的条件为:其中,η0为悬停有效系数,D为双旋翼有效面积直径;上旋翼桨叶(401)与下旋翼桨叶(408)半径不同,通过增大下旋翼桨叶(408),使上下两个旋翼等速反向旋转产生相同的力,保证无人机的稳定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共轴双旋翼无人机旋翼类型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浆盘修正系数为0.75,有效系数为0.95,η0=0.75;下旋翼桨叶(408)的半径为0.16m,上旋翼桨叶(401)的半径为0.12m;旋翼桨盘的有效面积Sy为0.38m2;机身材质采用AS4与PEEK的复合材料,无人机机身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参数分别为:长25cm,宽20cm,高15cm。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