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消减软土区桩基负摩阻力的装置及施工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减软土区桩基负摩阻力的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内套管、负摩擦管和外套管的装置,负摩擦管与内套管通过底部的橡胶密封圈以及周围一定间距的垫块相连,所述负摩擦管呈倒锥形,所述负摩擦管与内套管之间的缝隙通过卵石和细砂填充。该方法利用倒锥形负摩擦管可提高竖向受荷桩基的竖向承载力,负摩擦管桩径比桩基直径大又可以增加桩基抗水平承载能力,同时利用负摩擦管和内套管组合装置,使桩基与负摩擦管相对滑动,消减因桩周土过大沉降引起的负摩阻力,可有效降低桩基附加荷载及附加沉降,解决软土区桩基不均匀沉降问题。该方法应用范围广,具有节约资源,提升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交通运营安全和建筑安全使用等优点。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江苏;32 |
申请人: |
东南大学 |
发明人: |
戴国亮;邓会元;竺明星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5-22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8-23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430374.X |
公开号: |
CN110158585A |
代理机构: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蔚然 |
分类号: |
E02D5/48(2006.01);E;E02;E02D;E02D5 |
申请人地址: |
210096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2号 |
主权项: |
1.一种消减软土区桩基负摩阻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负摩擦管(2)、内套管(3)、垫块(4)、橡胶密封圈(5)以及卵石和细砂填充料(6),所述负摩擦管(2)包括上部直立管段、中部倒锥形管段和下部直立管段,上部直立管长度不小于1倍内套管(3)直径D,下部直立管长度不小于10cm;所述负摩擦管(2)的下部直立管与内套管(3)之间布置橡胶密封圈(5),橡胶密封圈(5)的高度b等于下部直立管长度;所述负摩擦管(2)长度L1不小于软弱压缩土层厚度,负摩擦管(2)与内套管(3)间等间距布置了垫块(4),负摩擦管(2)和内套管(3)之间填充卵石和细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减软土区桩基负摩阻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摩擦管(2)上部管径d1比内套管(3)直径D大30-40cm,负摩擦管(2)下部管径d3比内套管(3)直径D大1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减软土区桩基负摩阻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3)与桩身混凝土(10)浇筑成整体,内套管(3)管底低于负摩擦管(2)底部不少于2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减软土区桩基负摩阻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卵石粒径小于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减软土区桩基负摩阻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4)焊接在内套管(3)外侧,沿深度均匀布置,间距c为5-8m,环向90°布置四个,每层的垫块(4)与负摩擦管(2)可相对滑动。 6.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消减软土区桩基负摩阻力的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采用静压法或振动法在设计桩基位置埋设外套管(1),外套管(1)直径d2比负摩擦管(2)直径d1大10cm,外套管长度h1为4-8m,用于保护成孔稳定性,根据周围土层强度和透水性特点适当调整外套管长度h1; B、外套管(1)沉放至设计标高位置后,在外套管(1)内钻孔施工,钻孔至设计的负摩擦管(2)管底标高位置,形成外套管等直径成孔孔壁(7),外套管(1)管底以下钻孔的深度为h2= L1- h1; C、组装负摩擦管(2)和内套管(3),内套管(3)外侧环向对称焊接垫块(4),负摩擦管(2)底部与内套管(3)之间采用橡胶密封圈(5)连接,橡胶密封圈(5)固定在内套管(3)外侧,橡胶密封圈(5)与负摩擦管(2)可滑动,内套管(3)底部超出负摩擦管(2)底部长度h3; D、将组装好的负摩擦管(2)和内套管(3)的组合装置,下放至外套管(1)内,下放深度为L2,其中L2= h1+ h2+ h3; E、继续在内套管(3)内钻孔,钻孔至设计桩底位置,形成桩孔(8),内套管(3)底距离孔底h4; F、在负摩擦管(2)和内套管(3)之间填充卵石和细砂(6),拔出外套管(1); G、在内套管(2)内沉放钢筋笼(9)至设计标高,浇筑混凝土(10),形成桩基。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