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取放片机构
专利名称: 一种取放片机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取放片机构,包括Y轴平移组件、Z轴升降组件、X轴平移组件和吸嘴;Y轴平移组件包括支撑板以及Y轴平移驱动装置,Y轴平移驱动装置驱动支撑板沿Y轴方向滑移;Z轴升降组件安装在支撑板上,Z轴升降组件包括取料立板和升降驱动装置,升降驱动装置驱动取料立板在支撑板上升降;取料立板下端固接有水平设置的取料底板,若干个X轴平移组件安装在取料底板上,X轴平移组件包括转接块以及X轴平移驱动装置,X轴平移驱动装置驱动转接块沿X轴滑移,吸嘴安装在转接块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取放片机构,通过为每一个吸嘴各适配相应的X轴平移组件,从而调整各个吸嘴的位置,从而进行同步多位置操作,提高了效率。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天津;12
申请人: 天津必利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贵枝;杨越发;孙双猛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11-23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9-03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21943373.2
公开号: CN209337639U
代理机构: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峻
分类号: B65G47/91(2006.01);B;B65;B65G;B65G47
申请人地址: 300380 天津市滨海新区高新区塘沽海洋科技园新北路4668号创新创业园18-A号
主权项: 1.一种取放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Y轴平移组件(1)、Z轴升降组件(2)、X轴平移组件(3)和吸嘴(4);Y轴平移组件(1)包括支撑板(12)以及Y轴平移驱动装置(13),Y轴平移驱动装置(13)驱动支撑板(12)沿Y轴方向滑移;Z轴升降组件(2)安装在支撑板(12)上,Z轴升降组件(2)包括取料立板(21)和升降驱动装置(22),升降驱动装置(22)驱动取料立板(21)在支撑板(12)上升降;取料立板(21)下端固接有取料底板(6),若干个X轴平移组件(3)安装在取料底板(6)上,X轴平移组件(3)包括转接块(32)以及X轴平移驱动装置(33),X轴平移驱动装置(33)驱动转接块(32)沿X轴滑移,吸嘴(4)安装在转接块(3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放片机构,其特征在于:Y轴平移驱动装置(13)包括Y轴侧轮(131)、Y轴同步带(132)和Y轴夹板(133);两个Y轴侧轮(131)位于Y轴导轨(11)两端的上方,且两个Y轴侧轮(131)均转动连接在抓取支架(5)顶端;Y轴同步带(132)首尾相接,并依次绕过两个水平设置的Y轴侧轮(131);Y轴夹板(133)将支撑板(12)与Y轴同步带(132)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放片机构,其特征在于:Y轴夹板(133)包括Y轴内板和Y轴外板,Y轴内板固接在支撑板(12)上,Y轴外板上下两端通过螺栓与Y轴内板固接,且Y轴同步带(132)夹持在Y轴内板和Y轴外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放片机构,其特征在于:Y轴外板内侧面形成有与Y轴同步带(132)啮合的齿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放片机构,其特征在于:X轴平移驱动装置(33)包括X轴侧轮(331)、X轴同步带(332)和X轴夹板(333);两个X轴侧轮(331)分别位于X轴导轨(31)两端的一侧,且两个X轴侧轮(331)均转动连接在取料底板(6)底面;X轴同步带(332)首尾相接,并依次绕过两个水平设置的X轴侧轮(331);X轴夹板(333)将转接块(32)与X轴同步带(332)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放片机构,其特征在于:X轴夹板(333)包括X轴内板和X轴外板,X轴内板固接在转接块(32)上,X轴外板上下两端通过螺栓与X轴内板固接,且X轴同步带(332)夹持在X轴内板和X轴外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取放片机构,其特征在于:X轴外板内侧面形成有与X轴同步带(332)啮合的齿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放片机构,其特征在于:升降驱动装置(22)包括升降电机(221)和偏心轮(222),偏心轮(222)包括转体和偏心轴,转体固接在升降电机(221)的输出轴上,偏心轴固接在转体上且偏心轴与升降电机(221)的输出轴平行并偏心设置;取料立板(21)上端开有滑移开口(211),滑移开口(211)水平延伸且供偏心轴插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放片机构,其特征在于:偏心轴外套设有轮体(223),轮体(223)与偏心轴转动连接,且轮体(223)在滑移开口(211)的内壁上滚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放片机构,其特征在于:支撑板(12)和取料立板(21)在滑移开口(211)两侧分别连接有弹性件;支撑板(12)上固接有上固定柱(25),取料立板(21)上固接有下固定柱(26),下固定柱(26)位于上固定柱(25)的正下方;弹性件上端与上固定柱(25)末端固定,弹性件下端与下固定柱(26)末端固定。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