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无人机承载机构及无人机起降系统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承载机构,包括安装平台和通过连接机构活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平台上的承载平台,所述安装平台用于与安装基体固定,且所述承载平台与所述安装平台之间还设置有能够使所述承载平台相对于所述安装平台移动的驱动装置。当无人机需要降落时,驱动装置驱动承载平台移动,以使承载平台远离移动载具上所设置的电子侦察设备以及其他突出部件,这使得无人机能够更加方便的降落在承载平台上,并能够有效避免无人机在降落过程中与移动载具上的电子设备或者突出部件发生碰撞,提高无人机降落的安全性。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采用上述移动载具用无人机承载机构的无人机起降系统。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北京;11 |
申请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发明人: |
张一博;徐彬;沈宏继;项昌乐;金健侠;刘春桃;邹永显;张晓瑜;冯晓霞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6-11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8-23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501092.4 |
公开号: |
CN110155358A |
代理机构: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宁 |
分类号: |
B64F1/00(2006.01);B;B64;B64F;B64F1 |
申请人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
主权项: |
1.一种无人机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平台(1)和通过连接机构活动设置在所述安装平台(1)上的承载平台(2),所述安装平台(1)用于与安装基体固定,且所述承载平台(2)与所述安装平台(1)之间还设置有能够使所述承载平台(2)相对于所述安装平台(1)移动的驱动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平台(2)设置在所述安装平台(1)上方,且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承载平台(2)伸出至所述安装平台(1)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为能够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的多根摆杆(4),任意一所述摆杆(4)的第一端均铰接于所述安装平台(1)的顶部,第二端均铰接于所述承载平台(2)的底部;所述驱动装置为第一电机(3),且至少一根所述摆杆(4)的端部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相连。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为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平台(1)和所述承载平台(2)任意一者上的滑槽,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平台(1)和所述承载平台(2)另外一者上并与所述滑槽适配的滑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为多根水平推杆组件,每一根所述水平推杆组件均包括至少两根相互铰接并在水平面内活动的推杆本体(18),且任意一根所述水平推杆组件的第一端均铰接于所述安装平台(1)的顶部,第二端均铰接于所述承载平台(2)的底部。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无人机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2)上,且用于将无人机推送至所述承载平台(2)中部的位置整理机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机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整理机构包括在第一方向上运行的第一推杆(11)和第二推杆(12);以及在第二方向上运行的第三推杆(13)和第四推杆(14),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为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第一推杆(11)的中点与第二推杆(12)的中点的连线为第一方向线,第三推杆(13)的中点与第四推杆(14)的中点连线为第二方向线,第一方向线和第二方向线的交点为所述承载平台(2)的中心,所述第一推杆(11)和所述第二推杆(12)能够对称相向运动以及对称背向运动;所述第三推杆(13)和所述第四推杆(14)能够对称相向运动以及对称背向运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人机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内设置有环绕状的第一同步带(16),所述第一推杆(11)和所述第二推杆(12)中任意一者与所述第一同步带(16)的上部带相连,另外一者与所述第一同步带(16)的下部带相连。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人机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内设置有两条同步运行的所述第一同步带(16),其中一条所述第一同步带(16)位于所述第一推杆(1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推杆(12)的第一端所在的一侧;另外一条所述第一同步带(16)位于所述第一推杆(11)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推杆(12)的第二端所在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人机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内设置有环绕状的第二同步带(17),所述第三推杆(13)和所述第四推杆(14)中任意一者与所述第二同步带(17)的上部带相连,另外一者与所述第二同步带(17)的下部带相连。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人机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内设置有两条所述第二同步带(17),其中一条所述第二同步带(17)位于所述第三推杆(13)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推杆(14)的第一端一侧;另外一条所述第二同步带(17)位于所述第三推杆(13)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推杆(14)的第二端一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人机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第一同步带(16)之间通过第一同步轴相连,所述第一同步轴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两条所述第一同步带(16)适配的第一带轮,且所述第一同步轴与第一整理电机(5)的输出端相连;两条所述第二同步带(17)之间通过第二同步轴相连,所述第二同步轴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两条所述第二同步带(17)适配的第二带轮,且所述第二同步轴与第二整理电机(6)的输出端相连。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人机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杆(11)、第二推杆(12)、第三推杆(13)以及第四推杆(14)的两端均设置有能够在所述承载平台(2)上滑动的推杆座(15),且所述第一推杆(11)、第二推杆(12)、第三推杆(13)以及所述第四推杆(14)通过所述推杆座(15)分别与所述第一同步带(16)和所述第二同步带(17)相连;或者,所述第一推杆(11)、第二推杆(12)、第三推杆(13)以及第四推杆(14)仅有与所述第一同步带(16)和所述第二同步带(17)相连的一端设置有能够在所述承载平台(2)上滑动的推杆座(15),且所述第一推杆(11)、第二推杆(12)、第三推杆(13)以及所述第四推杆(14)通过所述推杆座(15)分别与所述第一同步带(16)和所述第二同步带(17)相连。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人机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内设置有第一链条,所述第一推杆(11)和所述第二推杆(12)中任意一者与所述第一链条的上部链固定相连,另外一者与所述第一链条的下部链固定相连;在所述第二方向内设置有第二链条,所述第三推杆(13)和所述第四推杆(14)中任意一者与所述第二链条的上部链固定相连,另外一者与所述第二链条的下部链固定相连。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人机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内设置有第一双向丝杠,所述第一推杆(11)上固连有第一丝母,所述第二推杆(12)上固连有第二丝母,所述第一丝母和所述第二丝母中任意一者与所述第一双向丝杠中的正向螺纹配合,另外一者与所述第一双向丝杠中的反向螺纹配合。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人机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内设置有第二双向丝杠,所述第三推杆(13)上固连有第三丝母,所述第四推杆(14)上固连有第四丝母,所述第三丝母和所述第四丝母中任意一者与所述第二双向丝杠中的正向螺纹配合,另外一者与所述第二双向丝杠中的反向螺纹配合。 17.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人机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杆(11)和所述第二推杆(12)位于第一平面内;所述第三推杆(13)和所述第四推杆(14)位于与所述第一平面不共面的第二平面内。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无人机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杆(11)与所述第二推杆(12)在相向运动时,以及所述第三推杆(13)和所述第四推杆(14)在相向运动时均能够卡入无人机上的定位机构。 19.如权利要求7-18任意一项所述的无人机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平台(2)上还设置有充电触点(7),所述充电触点(7)用于为停放在所述承载平台(2)上的无人机充电。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无人机承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触点(7)位于所述承载平台(2)的中部,且所述充电触点(7)具有多组,多组所述充电触点(7)之间相互并联。 21.一种无人机起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载具和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移动载具上的无人机承载机构,并且所述无人机承载机构为如权利要求1-20任意一项所述的无人机承载机构。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人机起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载具上设置有监测系统,所述承载平台(2)具有伸出状态和复位状态,在伸出状态时,所述承载平台(2)远离所述监测系统;在复位状态时,所述承载平台(2)靠近所述监测系统。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