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轨道交通用压缩型弹性车轮及其设计方法
专利名称: 轨道交通用压缩型弹性车轮及其设计方法
摘要: 轨道交通用压缩型弹性车轮及其设计方法,包括轮箍和沿径向压缩且呈圆筒形的弹性体,弹性体沿轴向压入至轮箍中且与轮箍表面齐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体沿轮箍周向均匀分布多个,且通过连接件与轮轴连接,连接件与弹性体之间具有轴向间隙,轮箍与轮轴之间具有径向间隙。本发明结构简单,弹性车轮的组装互换性强,即使弹性体刚度下降,也不能在轮箍中滑动,提高弹性体的安装可靠性,从而提升弹性车轮的安全性,避免了车轮运动过程中轮芯和轮箍的相对滑动,提高弹性车轮的结构可靠性,提高车轮的径向减振效果。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湖南;43
申请人: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胡伟辉;颜瑶;肖祥龙;林胜;刘文松;曾慧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6-10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9-06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495892.X
公开号: CN110203012A
代理机构: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王法男
分类号: B60B17/00(2006.01);B;B60;B60B;B60B17
申请人地址: 412007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海天路18号
主权项: 1.轨道交通用压缩型弹性车轮,包括轮箍(1)和沿径向压缩且呈圆筒形的弹性体(2),弹性体(2)沿轴向压入至轮箍(1)中且与轮箍(1)表面齐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体(2)沿轮箍(1)周向均匀分布多个,且通过连接件(4)与轮轴(3)连接,连接件(4)与弹性体(2)之间具有轴向间隙,轮箍(1)与轮轴(2)之间具有径向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压缩型弹性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4)沿径向设置,且与弹性体(2)相对应沿轮轴(3)周向均匀分布多个,连接件(4)沿径向由内向外宽度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交通用压缩型弹性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4)与轮轴(3)为一体成型结构,且相邻的连接件(4)之间通过圆角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压缩型弹性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体(2)与连接件(4)通过螺栓组件连接,螺栓组件包括与弹性体(1)间隙配合的螺杆(41),与螺杆(41)配合旋紧抵在连接件(4)上的螺母一(42)、抵在弹性体(2)上的挡块(43)以及与螺杆(41)配合旋紧抵在挡块(43)上的螺母二(4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压缩弹性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体(2)包括内套(21)和硫化粘结在内套(21)上的橡胶层(22),内套(21)的中间具有圆弧形的径向突起(21.1),使内套(21)中间的厚度大于两端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交通用压缩型弹性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体(2)还包括硫化粘结在橡胶层(22)上的外套(23),轮箍(1)上开与弹性体(2)相对应的压装孔(11),外套(23)上具有沿轴向的定位凸起(23.1),压装孔(11)上的具有与定位凸起(23.1)相对应的槽(11.1),定位凸起(23.1)卡入槽(11.1)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用压缩型弹性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箍(1)与轮轴(3)之间的径向间隙的宽度大于弹性体(2)的径向最大压缩量,弹性体(2)的数量为6~12个。 8.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轨道交通用压缩型弹性车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弹性车轮的径向和轴向刚度需求,设计弹性体(1)的数量、大小、径向及轴向刚度,根据弹性车轮在运动过程中的径向承载及轴向承载变化,设计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的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交通用压缩型弹性车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设计弹性体的径向及轴向刚度是指设计内套(21)和橡胶层(22)的厚度以及内套(21)中径向突起(21.1)的直径,从而调节弹性体(2)的径向及轴向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交通用压缩型弹性车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弹性车轮在运动过程中的径向承载及轴向承载变化,设计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的宽度”是指根据弹性车轮运行过程中的径向载荷变化,设计径向间隙宽度,使弹性车轮的在径向承载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径向弹性变形能力;根据弹性车轮运行过程中的轴向载荷变化,设计轴向间隙,使弹性车轮在轴向承载过程中轮箍(1)可相对于轮轴(3)运动,轮箍(1)和弹性体(2)不对连接件(4)形成轴向力,避免轮轴(3)轴向受力。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