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客车驾驶员碰撞保护结构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属于客车保护结构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客车驾驶员碰撞保护结构。该结构包括驾驶室结构、正面碰撞驾驶员保护结构、左侧碰撞驾驶员保护结构、右侧碰撞驾驶员保护结构且各结构各部件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各组成部分均包括分散的多个防撞梁和吸能盒结构,其中防撞梁采用波纹截面的薄壁钢管,吸能盒采用变截面的薄壁钢管钢管,并通过合理设置圆弧形诱导槽和“V字形”吸能槽改善吸能特性。通过分散多方位布置驾驶员保护结构、合理匹配结构刚度和优化吸能盒结构,实现吸能速率和吸能效率同步控制,以最大程度减少碰撞能量传入驾驶室,从而实现全面保护驾驶员安全。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内蒙古;15 |
申请人: |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
发明人: |
任春;王强;杨雪峰;白园;韩树兰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1-04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9-13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20009557.X |
公开号: |
CN209382120U |
代理机构: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崔斌 |
分类号: |
B62D33/06(2006.01);B;B62;B62D;B62D33 |
申请人地址: |
017010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汽服楼301 |
主权项: |
1.一种客车驾驶员碰撞保护结构,该结构位于客车驾驶室,具体位于客车驾驶室的前端和左右两侧,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驾驶室主体结构(01)、分布在驾驶室主体结构(01)前端的正面碰撞驾驶员保护结构(02)、分布在驾驶室主体结构(01)左侧的左侧碰撞驾驶员保护结构(03)和分布在驾驶室主体结构(01)右侧的右侧碰撞驾驶员保护结构(04);所述的正面碰撞驾驶员保护结构(02)的后端与驾驶室主体结构(01)焊接;所述的左侧碰撞驾驶员保护结构(03)和右侧碰撞驾驶员保护结构(04)分别与驾驶室主体结构(01)的左侧和右侧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驾驶员碰撞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结构(01)包括左侧围结构(011)、右侧围结构(012)、顶盖结构(013)和底架结构(014);所述的左侧围结构(011)、右侧围结构(01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顶盖结构(013)、底架结构(014)的左、右侧焊接;所述的左侧围结构(011)、右侧围结构(012)、顶盖结构(013)和底架结构(014)均由高强度矩形截面薄壁钢管构成;所述的左侧围结构(011)包括左侧围第一立柱(0111)、左侧围第二立柱(0112)、左侧围第三立柱(0113)、左侧围小纵梁(0114)、左侧围纵梁(0115)和左侧围斜撑(0116);所述的左侧围第三立柱(0113)、左侧围纵梁(0115)均采用并行的两根矩形截面薄壁钢管;8根所述的左侧围小纵梁(0114)的两端分别与左侧围第三立柱(0113)和左侧围第二立柱(0112)焊接;所述的左侧围纵梁(0115)的一端与左侧围第二立柱(0112)焊接,另一端与左侧围第一立柱(0111)的上端焊接;所述的左侧围斜撑(0116)的下端与左侧围第一立柱(0111)的上端焊接,左侧围斜撑(0116)的上端与顶盖结构(013)焊接;所述的右侧围结构(012)包括右侧围第一立柱(0121)、右侧围第二立柱(0122)、右侧围第三立柱(0123)、右侧围小纵梁(0124)、右侧围纵梁(0125)和右侧围斜撑(0126);所述的右侧围第一立柱(0121)、右侧围第三立柱(0123)、右侧围纵梁(0125)均采用并行的两根矩形截面薄壁钢管;8根所述的右侧围小纵梁(0124)的两端分别与右侧围第二立柱(0122)和右侧围第三立柱(0123)焊接;所述的右侧围纵梁(0125)的一端与右侧围第二立柱(0122)焊接,另一端与右侧围第一立柱(0121)的上端焊接;所述的右侧围斜撑(0126)的下端与右侧围第一立柱(0121)的上端焊接,右侧围斜撑(0126)的上端与顶盖结构(013)焊接;所述的顶盖结构(013)由上下两层构成,具体包括顶盖第一弯梁(01301)、顶盖第二弯梁(01302)、顶盖第三弯梁(01303)、顶盖斜撑(01304)、顶盖上纵梁(01305)、顶盖第一横梁(01306)、顶盖第二横梁(01307)、顶盖第三横梁(01308)、顶盖下边梁(01309)、顶盖下纵梁(01310)组成;所述的顶盖结构(013)的上层由顶盖第一弯梁(01301)、顶盖第二弯梁(01302)、顶盖第三弯梁(01303)和位于它们之间的四根顶盖斜撑(01304)构成;所述的顶盖斜撑(01304)等间距布置在顶盖第一弯梁(013010) 和顶盖第二弯梁(01302)之间,且其前、后两端分别与顶盖第一弯梁(01301)和顶盖第二弯梁(01302)通过焊接的方式垂直连接;所述的第一弯梁(01301)所在平面与车辆横向平面的夹角为60°;所述的顶盖第二弯梁(01302)和顶盖第三弯梁(01303)构成平面与车辆横向平面平行且通过位于它们之间等间距分布的四根纵向布置的顶盖上纵梁(01305)通过焊接的方式垂直连接;所述的顶盖结构(013)的下层由顶盖第一横梁(01306)、顶盖第二横梁(01307)、顶盖第三横梁(01308)、顶盖下纵梁(01310)和顶盖下边梁(01309)组成;其中所述的顶盖第一横梁(01306)和顶盖第二横梁(01307)通过对称布置的两根顶盖下边梁(01309)焊接接连;所述的顶盖第二横梁(01307)与顶盖第三横梁(01308)由等间距分布的6根顶盖下纵梁(01310)通过焊接的方式垂直连接;所述的顶盖结构(013)的上层和下层分别通过顶盖第一弯梁(01301)、顶盖第二弯梁(01302)、顶盖第三弯梁(01303)的两端和第一横梁(01306)、顶盖第二横梁(01307)、顶盖第三横梁(01308)的两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所述的顶盖第三弯梁(01303)和顶盖第三横梁(01308)均由并行布置的两根高强度矩形截面薄壁钢管构成;所述的底架结构(014)包括底架上纵梁(0141)、底架下纵梁(0142)、底架左横梁(0143)、底架右横梁(0144)、底架前边梁(0145)和底架后边梁(0146);所述的底架上纵梁(0141)和底架下纵梁(0142)的前后端分别与底架前边梁(0145)和底架后边梁(0146)焊接;所述的底架左横梁(0143)、底架右横梁(0144)的左右两端与底架上纵梁(0141)和底架下纵梁(0142)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客车驾驶员碰撞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面碰撞驾驶员保护结构(02)包括正面碰撞驾驶员保护子结构一(021)、正面碰撞驾驶员保护子结构二(022)、中间防撞梁(023)和连接立柱(024);所述的正面碰撞驾驶员保护子结构一(02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驾驶室主体结构(01)的左侧围纵梁(0115)和右侧围纵梁(0125)的前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所述的中间防撞梁(023)的左、右两端分别与驾驶室主体结构(01)的左侧围第一立柱(0111)和右侧围第一立柱(0121)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所述的正面碰撞驾驶员保护子结构二(022)的后端与底架上纵梁(0141)和底架下纵梁(0142)的前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所述的正面碰撞驾驶员保护子结构二(022)与中间防撞梁(023)通过两根连接立柱(024)连接;所述的正面碰撞驾驶员保护子结构一(021)包括前第一防撞梁(0211)、前第一加强梁(0212)、前第二加强梁(0213)、前第三加强梁(0214)、前第一连接梁(0215)、前第二连接梁(0216)、前第一吸能盒(0217)、前第二吸能盒(0218)和前第三吸能盒(0219);所述的前第一防撞梁(0211)为弧形结构,其两端与前第一加强梁(0212)左右两端焊接;所述的前第一吸能盒(0217)、前第三吸能盒(0219)和三个前第二吸能盒(0218)等间距布置在前第一防撞梁(0211)和前第一加强梁(0212)之间,并与前第一防撞梁(0211)和前第一加强梁(0212)焊接;三个所述的前第二吸能盒(0218) 与前第一加强梁(0212)垂直;所述的前第一吸能盒(0217)和前第三吸能盒(0219)与车辆纵向轴线的夹角为22°且分别与前第一连接梁(0215)和前第二连接梁(0216)同轴布置; 所述的前第二加强梁(0213)和前第三加强梁(0214)的一端与前第一加强梁(0212)的中点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所述的前第一连接梁(0215)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加强梁(0212)和第二加强梁(0213)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所述的前第二连接梁(0216)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加强梁(0212)和第三加强梁(0214)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所述的前第一加强梁(0212)与前第二加强梁(0213)、前第一连接梁(0215)构成直角三角形,其中所述的前第一连接梁(0215)与第二加强梁(0213)垂直、前第一加强梁(0212)与前第二加强梁(0213)的夹角为22°;所述的前第一加强梁(0212)与前第三加强梁(0214)、前第二连接梁(0216)构成直角三角形,其中所述前第二连接梁(0216)与第三加强梁(0214)垂直、前第一加强梁(0212)与前第三加强梁(0214)的夹角为22°;所述的正面碰撞驾驶员保护子结构二(022)包括前第二防撞梁(0221)、前第三防撞梁(0222)、四个前第四吸能盒(0223)、四个前第五吸能盒(0224);所述的前第四吸能盒(0223)的两端分别与前第二防撞梁(0221)和底架上纵梁(0141)焊接;所述的前第五吸能盒(0224)的两端分别与前第三防撞梁(0222)和底架下纵梁(0142)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客车驾驶员碰撞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侧碰撞驾驶员保护结构(03)包括左侧第一防撞梁(031)、左侧第二防撞梁(032)、两个左侧第一吸能盒(033)和两个左侧第二吸能盒(034);所述的左侧第一吸能盒(033)、左侧第二吸能盒(034)的两端分别与左侧第一防撞梁(031)和底架左横梁(0143)焊接;所述的左侧第二吸能盒(034)的两端分别与左侧第二防撞梁(032)和底架左横梁(0143)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客车驾驶员碰撞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侧碰撞驾驶员保护结构(04)包括右侧防撞梁(041)和两个右侧吸能盒(042);所述的右侧吸能盒(042)的两端分别与右侧防撞梁(041)和底架右横梁(0144)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客车驾驶员碰撞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第一防撞梁(0211)、前第二防撞梁(0221)、中间防撞梁(023)、左侧第一防撞梁(031)、左侧第二防撞梁(032)和右侧防撞梁(041)均由波纹截面薄壁钢管组成;所述波纹截面薄壁钢管包括波纹板(051)、下板(052)、背板(053)、隔板(054)和上板(055);所述的波纹板(051)、下板(052)、背板(053)、隔板(054)和上板(055)通过冲压成型后焊接到一起;所述的波纹板(051)包括4个大角波纹(0511)和3个小角波纹(0512);所述的大角波纹(0511)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顶角为120°,腰长为10mm,所述的小角波纹(0512)的截面为等腰三角形,顶角为90°,腰长为8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客车驾驶员碰撞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第一吸能盒(0217)、前第二吸能盒(0218)、前第三吸能盒(0219)、前第四吸能盒(0223)、前第五吸能盒(0224)、左侧第一吸能盒(033)、左侧第二吸能盒(034)、右侧吸能盒(042)均由变截面薄壁钢管组成;所述的变截面薄壁钢管整体设计为梯形,其截面为“日字形”中空或者填设吸能材料;所述的变截面薄壁钢管侧表面设有环形诱导槽(061);所述的环形诱导槽(061)为直径20mm的圆弧,槽深为5mm;所述的变截面薄壁钢管上、下端还设有两个“V字形”吸能槽(062);所述的“V字形”吸能槽(062)的夹角为60°。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