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陆空两栖仿生机器人及控制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陆空两栖仿生机器人,设有深度相机摆动机构、旋翼飞行运动机构、仿足陆地运动机构;深度相机摆动机构设有转动铰座,转动铰座内侧设有摆动舵机,摆动舵机连接着摆动臂,摆动臂上设有深度相机传感器;旋翼飞行运动机构设有旋翼架,旋翼架内设有六组机臂轴,机臂轴上均设有无刷直流电机,无刷直流电机上均设有旋翼单元;仿足陆地运动机构设有底架,底架内安装有协调控制器与陆地运动控制器,所述底架上方设有飞行控制器;本发明机器人具备陆地爬行运动、飞行运动、视觉侦察的功能,具有视觉侦察、陆空一体作业的功能特点,提高机器人对各种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同时保证了机器人的稳定性。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广东;44 |
申请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发明人: |
郭建文;骆延东;梁勇东;罗梓棋;张思莹;吴炳培;刘媛;何莹莹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6-27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9-27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565847.7 |
公开号: |
CN110281718A |
代理机构: |
东莞市汇橙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黎敏强;朱明月 |
分类号: |
B60F5/02(2006.01);B;B60;B60F;B60F5 |
申请人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大学路1号 |
主权项: |
1.一种陆空两栖仿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从上往下依次设有深度相机摆动机构(1)、旋翼飞行运动机构(2)、仿足陆地运动机构(3); 所述深度相机摆动机构(1)设有摆动舵机(12),所述摆动舵机(12)连接着摆动臂(14),所述摆动臂(14)上设有深度相机传感器(11);所述摆动舵机(12)驱动摆动臂(14)转动运动,实现深度相机传感器(11)摆动控制; 所述旋翼飞行运动机构(2)设有六组机臂轴(22),所述仿足陆地运动机构(3)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三组腿部(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陆空两栖仿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相机摆动机构(1)设有左右两摆动舵机(12),两摆动舵机(12)分别连接两摆动臂(14)下端,两摆动臂(14)上端连接深度相机传感器(11);所述摆动舵机(12)固定在旋翼飞行运动机构(2)正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陆空两栖仿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臂设有折弯部与竖直部,所述折弯部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内侧设有十字形紧固孔,所述摆动舵机(12)转动轴与折弯部十字形紧固孔固定连接;所述摆动臂外侧设有转动铰座,所述转动铰座与折弯部转动孔活动连接;所述竖直部上端连接所述深度相机传感器(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陆空两栖仿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仿足陆地运动机构(3)设有底架(31),所述底架(31)前端设有超声波传感器(36);所述底架(31)左右两侧分别连接三组腿部(32); 所述底架(31)上方设有飞行控制器(35);所述底架(31)内安装有协调控制器(33)与陆地运动控制器(3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陆空两栖仿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飞行运动机构(2)设有旋翼架(21),所述旋翼架(21)内设有六组机臂轴(22),所述机臂轴(22)上均设有无刷直流电机(23),所述无刷直流电机(23)上设有旋翼单元(24); 所述腿部(32)均设有三个转动舵机(37),每条腿部(32)均具有三个自由度;六组所述腿部(32),左侧前后腿部(32)与右侧中间腿部构成三角步态组I,右侧的前后腿部(32)与左侧中间腿部(32)构成三角步态组II。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陆空两栖仿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翼飞行运动机构(2)中的六组机臂轴(22)之间采用等距圆周阵列分布,相隔为60°,且与仿足陆地运动机构(3)的腿部(32)交错分布,以防止腿部(32)在运动时与机臂轴(22)相碰撞; 所述机臂轴(21)轴端设有夹具(25)对机臂轴(22)进行固定;所述机臂轴(22)末端用开口销结构件对无刷直流电机(23)进行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陆空两栖仿生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相机摆动机构(1)与旋翼飞行运动机构(2)、仿足陆地运动机构(3)的中心位于同一垂直线上。 8.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陆空两栖仿生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协调控制器(33)与陆地运动控制器(34)、飞行控制器(35)对机器人进行分级协调控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陆地运动:陆地运动控制器(34)与所有腿部(32)上的舵机(37)相连接,并通过舵机(37)对六组腿部(32)的驱动结合三角步态控制算法进行步态运动控制; (2)运算控制:深度相机传感器(11)工作时可获得机器人当前视角下环境的RGB图像、深度图像与点云图,协调控制器(33)通过对深度相机传感器(11)采集的点云图数据结合迭代最近点算法,计算出本机器人的位姿,进而实现机器人的即时地图构建,结合A-Star算法,在静态路网中求解最短路径,从而实现机器人的路径优化与自主导航功能; (3)飞行运动:飞行控制器(35)对无刷直流电机(23)进行旋转控制,并采用PID控制原理结合传感器获取的姿态与期望值之间的偏差,来纠正调节机体系统的响应,实现机器人实时悬停、旋转、侧飞和倒飞; (4)协调控制:协调控制器(33)集中对陆地运动控制器(34)与飞行控制器(35)进行飞行和陆地运动功能切换的指令控制; 以上步骤不分先后顺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陆空两栖仿生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传感器(36)与深度相机传感器(11)通过传感器信息融合处理超声波与深度图像信息,取得两者相近的值作为测量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陆空两栖仿生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深度相机传感器(11)识别功能,感知障碍物距离的同时,也能实现识别障碍物。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