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多地形万向移动平台 |
摘要: |
一种多地形万向移动平台,涉及一种移动平台,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的运输工具很难在环境不好、不够不坦的路面上进行载重运输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所述该移动平台包括前部框架、后部框架、四个动力单元、四个转向机构和多个快速连接机构,所述前部框架通过快速连接机构与后部框架可拆卸连接,四个动力单元呈矩形布置,两个动力单元位于前部框架的两侧,每个动力单元通过与其相对应的转向机构与前部框架连接,另外两个动力单元位于后部框架的两侧,每个动力单元通过与其相对应的转向机构与后部框架连接。本发明实现了全向移动的运输,增加工厂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运输及多任务的效率。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黑龙江;23 |
申请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发明人: |
金子旭;马逸暄;蒲子涵;曲华仁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7-03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0-08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595439.6 |
公开号: |
CN110304173A |
代理机构: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分类号: |
B62D63/02(2006.01);B;B62;B62D;B62D63 |
申请人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 |
主权项: |
1.一种多地形万向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移动平台包括前部框架(1)、后部框架(3)、四个动力单元、四个转向机构和多个快速连接机构, 所述前部框架(1)通过快速连接机构与后部框架(2)可拆卸连接,四个动力单元呈矩形布置,两个动力单元位于前部框架(1)的两侧,每个动力单元通过与其相对应的转向机构与前部框架(1)连接,另外两个动力单元位于后部框架(3)的两侧,每个动力单元通过与其相对应的转向机构与后部框架(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地形万向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动力单元包括上支架(4)、下支架(5)、转轴(6)、两个避震器(7)、交叉滚子轴承(8)、安装座(9)和轮毂电机(10), 所述上支架(4)通过交叉滚子轴承(8)与转向机构连接,上支架(4)的左端通过转轴(6)与下支架(5)的上端连接,下支架(5)的两个架体上各设有安装座(9),上支架(4)的右端分别通过两个避震器(7)与安装座(9)连接,轮毂电机(10)位于下支架的两个架体之间并通过连接轴(10-1)与两个下支架(5)的下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地形万向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转向机构包括主动齿轮(11)、从动齿轮(12)、法兰盘(13)、转向电机(14)和电机安装座(15), 电机安装座(15)与前部框架(1)连接或后部框架(2)连接,转向电机(14)安装在电机安装座(15)上,转向电机(14)的输出轴与主动齿轮(12)连接,从动齿轮(11)套装在交叉滚子轴承(8)上,且从动齿轮(11)与主动齿轮(12)啮合,法兰盘(13)安装在主动齿轮(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地形万向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梁(16)、两个插槽(17)和两个快拆销(18), 所述两个插槽(17)分别安装在相邻两个框架的侧板内壁上,连接梁(16)穿插在两个插槽(17)内,连接梁(16)的两端均设有插孔,插槽(17)设有与插孔配合的圆孔(17-1),快拆销(18)依次穿过圆孔(17-1)和连接梁(16)上的插孔进行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地形万向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拆销(18)的材质为不锈钢,快拆销(18)的直径为8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地形万向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该移动平台还包括中部框架(2)和两个全向轮组件,所述中部框架位于前部框架(1)和后部框架(3)之间,中部框架(2)通过快速连接机构分别与前部框架(1)和后部框架(3)可拆卸连接,两个全向轮组件与中部框件(2)连接,且两个全向轮组件相对安装在中部框架(2)的左、右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地形万向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全向轮组件包括全向轮(19)、中部避震器(20)、两个中部转轴座(21)和中部支撑梁(22)和转轴(23),两个中部转轴座(21)沿中部框架(2)的下底板(2-1)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转轴(20)穿插在两个中部转轴座(21)内,中部支撑梁(19)的一端与转轴的一端连接,中部支撑梁(19)的另一端与中部避震器(17)的一端连接,中部避震器(17)的另一端与中部框架(2)的侧板外壁连接,全向轮(16)通过法兰盘与中部支撑梁(19)的中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地形万向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框架(1)、中部框架(2)和后部框架(3)均为等腰梯形。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