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车辆的格栅周边构造、车辆的格栅及车辆的格栅周边构造的制造方法
专利名称: 车辆的格栅周边构造、车辆的格栅及车辆的格栅周边构造的制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车辆的格栅周边构造、车辆的格栅及车辆的格栅周边构造的制造方法。格栅的外延部具有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向车辆后方延伸的形状。外延部设置于格栅主体部的车辆后方侧且比通气孔靠下方的位置。外延后缘部配置于比构造体前上缘部靠上方的位置。与格栅主体部连接的连接部亦即外延前缘部配置于比构造体前上缘部靠下方的位置。外延部从外延前缘部朝向外延后缘部倾斜。多个脆弱部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将外延部分割为多个部分。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日本;JP
申请人: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发明人: 谷奥亮太;远藤聪志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3-15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0-08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197282.1
公开号: CN110304006A
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洋;王玮
分类号: B60R19/52(2006.01);B;B60;B60R;B60R19
申请人地址: 日本爱知县
主权项: 1.一种车辆的格栅周边构造,其中,所述格栅周边构造具备: 保险杠,其设置于车辆的前端,所述保险杠具有将车辆外与车辆内连通并且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格栅孔; 格栅,其安装于所述格栅孔;以及 车辆内构造体,其在车辆内,相对于所述格栅而配置于车辆后方侧, 所述格栅具有格栅主体部和外延部, 所述格栅主体部具有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形状,并且嵌入于所述格栅孔,在所述格栅主体部设置有将车辆内与车辆外连通的通气孔, 所述外延部具有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向车辆后方延伸的形状,并设置于所述格栅主体部的车辆后方侧且比所述通气孔靠下方的位置, 所述外延部中的车辆后方侧的边缘部亦即外延后缘部配置于比所述车辆内构造体中的车辆前方侧的上缘部亦即构造体前上缘部靠上方的位置, 所述外延部中的车辆前方侧的边缘部、即所述外延部的与所述格栅主体部连接的连接部亦即外延前缘部,配置于比所述构造体前上缘部靠下方的位置, 所述外延部设置为从所述外延前缘部朝向所述外延后缘部倾斜, 在所述外延部设置有多个脆弱部,所述多个脆弱部将该外延部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分割为多个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格栅周边构造,其中, 设置于所述格栅主体部的所述通气孔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设置有多个, 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相邻的所述通气孔彼此之间,设置有沿车辆的上下方向延伸的柱部, 在所述外延部中的所述柱部的车辆后方侧设置所述脆弱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格栅周边构造,其中, 所述外延部设置为,从所述外延前缘部朝向所述外延后缘部,朝向上方弯折或者朝向上方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格栅周边构造,其中, 所述脆弱部由缺口部形成。 5.一种车辆的格栅,其为在车辆的保险杠安装的格栅,其中, 在车辆内,相对于所述格栅在车辆后方侧配置有车辆内构造体, 所述格栅具有外延部、将车辆内与车辆外连通的通气孔, 在通过所述通气孔而从车辆外的方向观察车辆内的方向的情况下,所述外延部以使所述外延部隐藏在所述车辆内的方式向车辆后方延伸, 所述外延部在向所述车辆内构造体靠上方的位置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格栅,其中, 在所述外延部设置有多个脆弱部,所述多个脆弱部将该外延部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分割为多个部分。 7.一种车辆的格栅周边构造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车辆的前端设置有保险杠,在所述保险杠形成有将车辆外与车辆内连通并且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格栅孔, 所述制造方法具备如下步骤: 提供具有格栅主体部和外延部的格栅;和 将所述格栅安装至所述格栅孔, 提供所述格栅的步骤具备如下内容: 将所述格栅主体部形成为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形状; 在所述格栅主体部设置将车辆内与车辆外连通的通气孔; 将所述外延部形成为具有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并且沿车辆后方延伸的形状; 将所述外延部设置在所述格栅主体部的车辆后方侧且比所述通气孔靠下方的位置; 将所述外延部设置为从外延前缘部朝向外延后缘部倾斜,并且所述外延前缘部为所述外延部中的车辆前方侧的边缘部,且为所述外延部的与所述格栅主体部连接的连接部,所述外延后缘部为所述外延部中的车辆后方侧的边缘部;以及 在所述外延部设置多个脆弱部,所述多个脆弱部将该外延部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分割为多个部分, 在车辆内,相对于所述格栅在车辆后方侧配置有车辆内构造体, 将所述格栅安装至所述格栅孔的步骤具备如下内容: 将所述格栅主体部嵌入至所述格栅孔; 将所述外延后缘部配置在比所述车辆内构造体中的车辆前方侧的上缘部亦即构造体前上缘部靠上方的位置; 将所述外延前缘部配置在比所述构造体前上缘部靠下方的位置。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