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数字岩心的多尺度融合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基于数字岩心的多尺度融合方法
摘要: 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岩心的多尺度融合方法,包括:基于岩心样品提取大尺度孔隙网络模型;基于所述岩心子样品建立小尺度孔隙网络模型;将至少两组不同尺度下的孔隙网络利用附加喉道跨尺度连接起来,包括:将小尺度孔隙网络中喉道最大长度定义为孔隙间距最大值,将大尺度孔隙连接小尺度孔隙的最大数目定义为跨尺度配位数;大尺度的孔隙体在孔隙间距最大值的搜索半径范围内,通过跨尺度配位数约束,生成附加喉道与相邻的小尺度孔隙体连接,生成最终的孔隙网络模型。本发明通过耦合算法将两种尺度下的孔隙网络模型融合,能够同时描述大孔隙和微孔隙特征,对碳酸盐岩双孔隙数字岩心的连通性表征有很大的改善,有助于渗透率等岩石物理属性的数值模拟。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北京;11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孔强夫;王晓畅;胡松;邹友龙;刘学锋;李军;胡瑶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03-29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0-1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10273105.2
公开号: CN110320137A
代理机构: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孙向民;廉莉莉
分类号: G01N15/08(2006.01);G;G01;G01N;G01N15
申请人地址: 100728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22号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数字岩心的多尺度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基于岩心样品提取大尺度孔隙网络模型; 2)基于所述岩心子样品建立小尺度孔隙网络模型; 3)将至少两组不同尺度下的孔隙网络利用附加喉道跨尺度连接起来,包括: 将小尺度孔隙网络中喉道最大长度定义为孔隙间距最大值,将大尺度孔隙连接小尺度孔隙的最大数目定义为跨尺度配位数; 大尺度的孔隙体在孔隙间距最大值的搜索半径范围内,通过跨尺度配位数约束,生成附加喉道与相邻的小尺度孔隙体连接,生成最终的孔隙网络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岩心的多尺度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包括: 对岩心样本进行X射线CT扫描,利用岩石中不同组分对X射线吸收系数不同建立三维灰度图像; 对所述三维灰度图像进行数字图像滤波、灰度校正和图像分割,构建三维数字岩心; 提取CT分辨率以上的孔隙跟喉道,建立大尺度孔隙网络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数字岩心的多尺度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最大球算法提取CT分辨率以上的孔隙跟喉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岩心的多尺度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包括: 对岩心样品的其中一端面进行单元划分,对每个单元分别进行SEM成像,并将各个单元的SEM图像进行拼接; 在拼接形成的图像中选取设定扫描区域,确定小尺度孔隙网络模型的参数,建立小尺度孔隙网络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数字岩心的多尺度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SEM图像在10nm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数字岩心的多尺度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设定扫描区域进行Maps测试,基于Maps测试图像确定小尺度孔隙网络模型的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数字岩心的多尺度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小尺度孔隙网络模型的参数包括:所述孔隙网络模型的物理尺寸、孔隙度、粘土含量、孔隙间距占比、孔隙半径最小值。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数字岩心的多尺度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小尺度孔隙网络模型的参数后,采用随机过程模拟建立小尺度孔隙网络模型。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数字岩心的多尺度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随机过程模拟建立小尺度孔隙网络模型包括: 将孔隙体随机分布在物理空间中,根据喉道参数,将小尺度孔隙体与设定数量的喉道连接起来,建立小尺度孔隙网络模型。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