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风能回收新能源汽车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能回收新能源汽车,其结构包括大灯、前挡板、转向轮、车门、车架、驱动轮、环体集能装置、车身,大灯通过铆钉锁紧在车身的左端,前挡板设于大灯的下方并且与车身钉连接在一起,能够将车辆行驶中采集过来的冷风通过导气管导入让其进入交流头与发动机内框中的发动机进行空气交换,让发动机的冷却全程无需用电,使冷却效果较大的同时又不损耗多余的电能,让电动汽车拥有更多的可用电量,续航效果更佳,能够在各个方向收集到冷却并且经过局部通环将部分导入照明射灯的内侧,使其内侧能够不需要单独装设降温装置,四个角的照明射灯在能得到冷却的同时又能大幅度的降低供电,让整车的续航效果提升。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福建;35 |
申请人: |
泉州市聚焦三维设计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林德辉;陈志煌;张晓婷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7-22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1-08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660821.0 |
公开号: |
CN110422046A |
分类号: |
B60K11/06(2006.01);B;B60;B60K;B60K11 |
申请人地址: |
362100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螺阳镇蔡厝村1栋10号 |
主权项: |
1.一种风能回收新能源汽车,其结构包括大灯(1)、前挡板(2)、转向轮(3)、车门(4)、车架(5)、驱动轮(6)、环体集能装置(7)、车身(8),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灯(1)安装在车身(8)的左端,所述前挡板(2)设于大灯(1)的下方并且与车身(8)连接在一起,所述转向轮(3)通过四驱架与车身(8)固定在一起,所述车架(5)紧固在车身(8)的底部,所述驱动轮(6)通过四驱架与转向轮(3)连接在一起,所述环体集能装置(7)镶嵌在车身(8)的内部,所述车门(4)活动连接在车身(8)的前后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能回收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体集能装置(7)由环体收集装置(71)、双向集中块(72)、照明射灯(73)、内集圈(74)、发动机内框(75)、机箱速冷机构(76)组成,所述环体收集装置(71)镶嵌在车身(8)的内部,所述双向集中块(72)设有两个以上并且安设在环体收集装置(71)的四个角,所述内集圈(74)装设在环体收集装置(71)的内部,所述发动机内框(75)固定在内集圈(74)内的右端,所述机箱速冷机构(76)包裹在发动机内框(75)的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能回收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体收集装置(71)由侧环集片(701)、分隔片(702)、外胶环(703)、前后集片(704)、集孔(705)组成,所述侧环集片(701)设有两个并且装设在外胶环(703)的上下两端,所述前后集片(704)设有两个并且安装在外胶环(703)的左右两端,所述分隔片(702)固定在侧环集片(701)的内部,所述集孔(705)开设在前后集片(704)的内部,所述外胶环(703)与车身(8)的内部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能回收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集中块(72)设有四个,左下角的双向集中块(72)由双侧弧条(720)、过滤拉球(721)、局部通环(722)、可通断带(723)组成,所述双侧弧条(720)安装在环体收集装置(71)的左下角,所述局部通环(722)扣合在双侧弧条(720)的上方,所述可通断带(723)活动连接在双侧弧条(720)内部的底部,所述过滤拉球(721)设有三个并且装设在双侧弧条(720)内部的顶部。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