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汽车底盘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包括车架框,车架框一侧设有前防撞梁,车架框四周对称设有四个车轮;车架框中部固连有防护板,防护板上方固连有电池组,电池组底部沿车架框纵向方向设有一组铜质的散热条,散热条截面为T形;散热条底部贯穿防护板后伸出防护板,散热条用于利用流动空气对电池组进行散热;本发明散热条将电池组热量导出后传递到散热条底部,同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底盘底部风速较快,散热条的热量由快速流过的空气带走,从而对电池组进行散热,保证电池组安全稳定工作,防止因电池组放电时温度过高而产生安全隐患。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江苏;32 |
申请人: |
张辰星 |
发明人: |
张辰星;李亚利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8-21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11-22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775692.X |
公开号: |
CN110481301A |
代理机构: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文龙 |
分类号: |
B60K1/04(2019.01);B;B60;B60K;B60K1 |
申请人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 |
主权项: |
1.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包括车架框(1),所述车架框(1)一侧设有前防撞梁(11),车架框(1)四周对称设有四个车轮(12);所述车架框(1)中部固连有防护板(13),防护板(13)上方固连有电池组(14),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14)底部沿车架框(1)纵向方向设有一组铜质的散热条(2),散热条(2)截面为T形;所述散热条(2)底部贯穿防护板(13)后伸出防护板(13),散热条(2)用于利用流动空气对电池组(14)进行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14)与车架框(1)之间的防护板(13)上设有储水箱(21),储水箱(21)与车身前挡风玻璃处的雨水孔连通;所述防护板(13)一侧与储水箱(21)对应位置转动连接有风轮(22),风轮(22)靠近储水箱(21)的一侧固连有花轮(23),花轮(23)外周圆周均布有一组凹槽(24);所述花轮(23)上套有圆筒形的外壳(25),外壳(25)与花轮(23)转动密封连接,外壳(25)固定在防护板(13)上;所述外壳(25)上的圆周外缘分别连通有进水管(26)和出水管(27),其中进水管(26)另一端与储水箱(21)连通;所述散热条(2)内开设有水孔(28),水孔(28)与分布在散热条(2)下方的一组出水口(29)连通;所述水孔(28)与出水管(27)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条(2)底部两侧与出水口(29)对应位置开设有弧形的导流槽(3),导流槽(3)用于增加水流在散热条(2)上的流动时间,增加散热条(2)散热能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29)处的散热条(2)上设有喇叭形的引风罩(31),引风罩(31)开口较大的一端朝向前防撞梁(11)方向,引风罩(31)用于增加出水口(29)处的空气流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条(2)与电池组(14)之间涂抹有散热硅脂(4),散热硅脂(4)用于增加散热条(2)与电池组(14)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加电池组(14)散热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奇数排所述散热条(2)通过导线与蓄电池(5)正极连通;偶数排所述散热条(2)通过导线与蓄电池(5)负极连通,偶数排所述散热条(2)与蓄电池(5)负极之间串联有蜂鸣器(51);当散热条(2)受到撞击后变形,与相邻散热条(2)接触后蜂鸣器(51)发出报警声;所述散热硅脂(4)为绝缘材料制成。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