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适用于长线匹配法生产装配式下穿隧道框架的模具及预制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适用于长线匹配法生产装配式下穿隧道框架的模具及预制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长线匹配法生产装配式下穿隧道框架的模具及施工方法,所述模具包括有与框架节段底部相适配的底模组件、与框架节段内壁相适配的内模组件、与框架节段两侧外壁相适配的侧模组件和与框架节段两端相适配的端模组件,还包括有用于支撑所述内模组件的内模支架,在所述内模支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内模组件在浇筑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切换的驱动装置,所述内模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一行走组件,所述第一行走组件用于为所述内模支架提供沿所述框架长度方向的移动。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四川;51
申请人: 成都城投城建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鑫;肖东;王杰;谭琪;刘佳欣;郑洲;徐兵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9-04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1-26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832226.0
公开号: CN110497511A
代理机构: 成都天汇致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陆岩
分类号: B28B7/22(2006.01);B;B28;B28B;B28B7
申请人地址: 610500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工业东区龙虎大道
主权项: 1.一种适用于长线匹配法生产装配式下穿隧道框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与框架节段底部相适配的底模组件、与框架节段内壁相适配的内模组件、与框架节段两侧外壁相适配的侧模组件和与框架节段两端相适配的端模组件,还包括有用于支撑所述内模组件的内模支架,在所述内模支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内模组件在浇筑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切换的驱动装置,所述内模支架上还设置有第一行走组件,所述第一行走组件用于为所述内模支架提供沿所述框架长度方向的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长线匹配法生产装配式下穿隧道框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组件上还设置有第二行走组件,所述第二行走组件用于为所述底模组件提供沿所述框架长度方向的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长线匹配法生产装配式下穿隧道框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走组件和/第二行走组件为轮轨式行走装置,在所述第一行走组件和/第二行走组件对应的地面设置有轨道,所述轨道的长度方向与隧道框架的长度方向相一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长线匹配法生产装配式下穿隧道框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沿长度方向划分为至少两个工作区,所述工作区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框架节段长度的两倍,在每个工作区都设置有一个内模组件、内模支撑架和第一行走组件,在每个工作区还设置有至少两个底模组件,在至少一个底模组件上还设置有端模组件和侧模组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长线匹配法生产装配式下穿隧道框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模组件包括固定端模组件和移动端模组件,所述固定端模组件与所述框架节段长度方向的一端相适配,所述移动端模组件与所述框架节段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相适配。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长线匹配法生产装配式下穿隧道框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节段为包括左室内壁和右室内壁的M形框架,每一个所述内模组件都包括与所述左室内壁相适配的左室内模组件和与所述右室内壁相适配的右室内模组件,每一个所述底模组件都包括与M行框架两侧墙体下端相适配的边底模组件和与中间墙体下端相适配的中底模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长线匹配法生产装配式下穿隧道框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沿长度方向划分为N个工作区,N≥3,在每个工作区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底模组件和一个内模组件以及支撑该内模组件的内模支架,在其中一个所述工作区内还设置有一个端模组件和一个侧模组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长线匹配法生产装配式下穿隧道框架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沿长度方向划分为三个工作区,在每个工作区还设置有两个底模组件,在其中一个所述工作区内还设置有一个端模组件和一个侧模组件。 9.一种采用权利要求6-8任意一项所述模具的隧道框架节段预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三个工作区沿轨道的长度方向进行依次编号形成:第一工作区、第二工作区和第三工作区,本申请的预制方法包括依次设置的下述步骤: 步骤1、第一工作区首块框架节段预制:在第一工作区装配底模组件、侧模组件、端模组件和内模组件,形成与第一工作区首块框架节段形状相一致的浇筑腔,在该浇筑腔内安装预埋构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步骤2、第二工作区首块框架节段预制:在步骤1的框架节段硬化后,拆除端模组件和侧模组件,起吊至第二工作区与第二工作区的内模组件和底模组件进行装配,形成与第二工作区首块框架节段形状相一致的浇筑腔,在该浇筑腔内安装预埋构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步骤3、第三工作区首块框架节段预制:在步骤2的框架节段硬化后,拆除端模组件和侧模组件,起吊至第三工作区与第三工作区的内模组件和底模组件进行装配,形成与第三工作区首块框架节段形状相一致的浇筑腔,在该浇筑腔内安装预埋构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步骤4、第一工作区第二块框架节段预制:将第一工作区移出首块框架节段,并与第一工作区上的另一个底模组件相配合,对第一工作区首块框架节段进行养护,在步骤3的首块框架节段硬化后,拆除端模组件和侧模组件,起吊至第一工作区与第一工作区的内模组件和底模组件进行装配,形成与第一工作区第二块框架节段形状相一致的浇筑腔,在该浇筑腔内安装预埋构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步骤5、第二工作区第二块框架节段预制:将第二工作区移出首块框架节段,并与第二工作区上的另一个底模组件相配合,对第二工作区的首块框架节段进行养护,在步骤4的第一工作区的第二块框架节段硬化后,拆除端模组件和侧模组件,起吊至第二工作区与第二工作区的内模组件和底模组件进行装配,形成与第二工作区第二块框架节段形状相一致的浇筑腔,在该浇筑腔内安装预埋构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步骤6、第三工作区第二块框架节段预制:将第三工作区移出首块框架节段,并与第三工作区上的另一个底模组件相配合,对第三工作区的首块框架节段进行养护,在步骤5的第二工作区的第二块框架节段硬化后,拆除端模组件和侧模组件,起吊至第三工作区与第三工作区的内模组件和底模组件进行装配,形成与第三工作区第二块框架节段形状相一致的浇筑腔,在该浇筑腔内安装预埋构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步骤7、第一工作区第三块框架节段预制:将第一工作区的首块框架节段起吊至存放场地存放,并将首块框架节段对应的底模起吊至第一工作区后方,将第一工作区第二框框架节段通过底模的第二行走组件移动至首块框架节段的位置,在步骤6的第三工作区的第二块框架节段硬化后,拆除端模组件和侧模组件,起吊至第一工作区与第一工作区的内模组件和底模组件进行装配,形成与第一工作区第三块框架节段形状相一致的浇筑腔,在该浇筑腔内安装预埋构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 步骤8、第二工作区第三块框架节段预制:步骤7第一工作区第三块框架节段硬化后,将侧模组件和端模组件起吊至第二工作区,在第二工作区中安装第一工作区的操作方式进行第二工作区第三块框架节段的预制; 步骤9、第三工作区第三块框架节段预制:步骤7第二工作区第三块框架节段硬化后,将侧模组件和端模组件起吊至第三工作区,在第三工作区中按照第二工作区的操作方式进行第三工作区第三块框架节段的预制; 步骤10、重复步骤7、8和9,逐个预制第一工作区、第二工作区和第三工作区的第四至第X个框架节段。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一工作区中,上一个框架节段朝向下移框架的端面作为下一个框架节段的固定端模,上一个框架节段朝向下移框架的端面上涂刷有脱模剂。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