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
专利名称: 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高效集装箱装卸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改造传统岸桥大梁为双梯形四轨道大梁,在双梯形四轨道大梁内侧轨道上行走有上小车,在双梯形四轨道大梁外侧轨道上倒挂有下小车,且上小车起吊集装箱能够通过下小车;下小车包括凹形车架、移动小车、车轮,其中车轮设于凹形车架的顶部两侧,且车轮滚动设于双梯形四轨道大梁外侧轨道上,凹形车架的底部设有移动小车,移动小车的下方连接有吊具。本实用新型新增在原岸桥大梁外侧,实现了原有上小车与新增下小车交叉运行,提高码头整体装卸效率,提高码头泊位通过能力。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北京;11
申请人: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郭树旺;郑雪峰;肖强;赵迎九;李庆建;赵志伟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5-04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2-27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20627309.1
公开号: CN209853593U
代理机构: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郭防
分类号: B66C19/00(2006.01);B;B66;B66C;B66C19
申请人地址: 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6号院1号楼B座11层
主权项: 1.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改造传统岸桥大梁为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在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内侧轨道(16)上行走有上小车(2),其特征在于,在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外侧轨道(15)上倒挂有下小车(3),且上小车(2)起吊集装箱(12)能够通过下小车(3);所述下小车(3)包括凹形车架(5)、移动小车(6)、车轮(13),其中车轮(13)设于凹形车架(5)的顶部两侧,且车轮(13)滚动设于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外侧轨道(15)上,所述凹形车架(5)的底部设有移动小车(6),所述移动小车(6)的下方连接有吊具(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车架(5)包括横向车架(4)、第一竖向车架组(8)、第二竖向车架组(9),其中横向车架(4)的一端与第一竖向车架组(8)的端部连接,横向车架(4)的另一端与第二竖向车架组(9)的端部连接,第一竖向车架组(8)、第二竖向车架组(9)的结构以横向车架(4)中部为轴呈对称布置; 第一竖向车架组(8)包括第一竖向杆(19)和第二竖向杆(20);第二竖向车架组(9)也包括第一竖向杆(19)和第二竖向杆(20);车轮(13)设于第一竖向杆(19)的顶端,第一竖向杆(19)的另一端与第二竖向杆(20)的端部连接,第二竖向杆(20)远离第一竖向杆(19)的一端与横向车架(4)连接;其中第一竖向杆(19)与外侧轨道(15)纵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a,第一竖向杆(19)与第二竖向杆(20)之间的夹角为b,第二竖向杆(20)与横向车架(4)之间的夹角为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其特征在于,其中夹角a为锐角,角度范围为30°~70°;夹角b为钝角,角度范围为120°~180°;夹角c为锐角,角度范围为60°~9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其特征在于,第一竖向杆(19)的长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竖向杆(20)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其特征在于,第一竖向杆(19)与第二竖向杆(20)之间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第二竖向杆(20)与横向车架(4)之间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其特征在于,横向车架(4)的长度大于两个双梯形四轨道大梁(1)之间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车架(4)上铺设有移动小车轨道,移动小车(6)包括车本体(10)和行走轮(17),行走轮(17)安装于车本体(10)的底部两侧,行走轮(17)滚动设于移动小车轨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其特征在于,移动小车(6)的两侧还安装有小车移动装置(7),所述小车移动装置(7)包括电机(18)、减速器(21)、电动推杆(22)、支座(23),其中电机(18)与减速器(21)轴连接,减速器(21)与电动推杆(22)轴连接,电动推杆(22)远离减速器(21)的一端与移动小车(6)的车本体(10)相连,所述电动推杆(22)的底部经支座(23)固定于横向车架(4)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固杆(24),所述加固杆(24)的一端与第一竖向杆(19)顶端相连,所述加固杆(24)的另一端与第二竖向杆(20)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新型岸桥的下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向杆(19)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变小,所述第二竖向杆(20)的宽度也是自上而下逐渐变小,且第一竖向杆(19)底端宽度与第二竖向杆(20)顶端宽度相同。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