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应用于岸桥中的新型大梁
专利名称: 一种应用于岸桥中的新型大梁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高效集装箱装卸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应用于岸桥中的新型大梁。两根原有箱型梁的顶部通过连接架连接,且两根原有箱型梁的结构以连接架中心为轴呈对称布置,两根原有箱型梁底部的截面呈直角梯形,两根原有箱型梁底部的斜腰均位于岸桥内侧,直角腰均位于岸桥外侧,两个斜腰上安装有对称布置的上小车运行轨道,还包括板A、板B、承轨梁、下小车运行轨道,板B沿着原有箱型梁的长度方向铺设,板B位于下底的外侧,板B的一侧与下底的一侧相连,且板B与下底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本实用新型在大梁外侧敷设下小车行走轨道,实现岸桥两部小车在大梁内外侧互不干扰的行走,还能保证岸桥安全稳定性。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北京;11
申请人: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郭树旺;赵迎九;郑雪峰;肖强;李庆建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5-04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2-27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20647255.5
公开号: CN209853575U
代理机构: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郭防
分类号: B66C6/00(2006.01);B;B66;B66C;B66C6
申请人地址: 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6号院1号楼B座11层
主权项: 1.一种应用于岸桥中的新型大梁,两根原有箱型梁(4)的顶部通过连接架(11)连接,且两根原有箱型梁(4)的结构以连接架(11)中心为轴呈对称布置,两根原有箱型梁(4)底部的截面呈直角梯形,直角梯形包括直角腰(12)、斜腰(13)、上底(14)和下底(15),两根原有箱型梁(4)底部的斜腰(13)均位于岸桥内侧,直角腰(12)均位于岸桥外侧,两个斜腰(13)上安装有对称布置的上小车运行轨道(1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板A(5)、板B(6)、承轨梁(7)、下小车运行轨道(8),所述板B(6)沿着原有箱型梁(4)的长度方向铺设,板B(6)位于下底(15)的外侧,板B(6)的一侧与下底(15)的一侧相连,且板B(6)与下底(15)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所述板A(5)沿着原有箱型梁(4)的长度方向铺设,板A(5)的一侧与板B(6)远离下底(15)的一侧相连,板A(5)的另一侧与原有箱型梁(4)的外侧相连; 所述板B(6)远离下底(15)的端部安装有承轨梁(7),所述承轨梁(7)上敷设有下小车运行轨道(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岸桥中的新型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腰(13)与下底(15)之间形成的夹角为a,所述板A(5)与板B(6)之间形成的夹角为b,其中a的角度与b的角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岸桥中的新型大梁,其特征在于,夹角a与夹角b均为锐角,原有箱型梁(4)与板A(5)、板B(6)形成的新型大梁底部截面呈正梯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岸桥中的新型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板A(5)的宽度尺寸与板B(6)的宽度尺寸之比为3:2~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岸桥中的新型大梁,其特征在于,承轨梁(7)包括水平板(17)和竖直板(18),竖直板(18)的一端与水平板(17)底面中部固定连接,竖直板(18)的另一端设于板B(6)上,所述水平板(17)的一端与板A(5)外侧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岸桥中的新型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小车运行轨道(8)所在的水平高度与上小车运行轨道(16)所在的水平高度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岸桥中的新型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板A(5)的外侧面沿着原有箱型梁(4)的长度方向还设有若干个拖绳架(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岸桥中的新型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拖绳架(10)等间距布置,且拖绳架(10)的竖直高度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岸桥中的新型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拖绳架(10)包括辊子(19)、挡板(20)和支座(21),其中辊子(19)的外侧设有挡板(20),所述辊子(19)的另一侧设有支座(21),所述支座(21)远离辊子(19)的一侧与板A(5)的外侧面固定连接。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