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后背门门框和车辆
专利名称: 后背门门框和车辆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后背门门框和车辆,所述后背门门框包括门框内板、门框外板和内撑板,所述门框内板和所述门框外板连接,所述门框内板和所述门框外板之间形成环形腔体,所述内撑板设置在所述环形腔体内且分别与所述门框内板和所述门框外板连接。通过在环形腔体内设置分别与门框内板和门框外板连接的内撑板,能够提升后背门门框结构的稳定性,使得门框内板和门框外板抗变形的能力增强,从而提升后背门门框的扭转刚度,继而提升整个车身的扭转刚度。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广东;44
申请人: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房丽红;谭波;秦小刚;陈晓新;张荣荣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06-25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12-3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10662628.6
公开号: CN110626156A
代理机构: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辛自强;陈庆超
分类号: B60J5/10(2006.01);B;B60;B60J;B60J5
申请人地址: 518118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比亚迪路3009号
主权项: 1.一种后背门门框,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框内板(200)、门框外板(300)和内撑板,所述门框内板(200)和所述门框外板(300)连接,所述门框内板(200)和所述门框外板(300)之间形成环形腔体,所述内撑板设置在所述环形腔体内且分别与所述门框内板(200)和所述门框外板(300)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门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门框(100)呈矩形框架结构,所述内撑板为四个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后背门门框(100)的四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背门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内板(200)包括首尾依次连接成矩形框架的左D柱内板加强板(5)、顶盖后横梁内板(6)、右D柱内板加强板(7)、右D柱内板(8)、后围板内板(9)和左D柱内板(10),所述门框外板(300)包括首尾依次连接成矩形框架的顶盖后横梁外板(301)、右流水槽外板(302)、后围板外板(303)和左流水槽外板(304),四个内撑板包括第一内撑板(1)、第二内撑板(2)、第三内撑板(3)和第四内撑板(4),所述第一内撑板(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D柱内板加强板(5)和所述顶盖后横梁外板(301)连接;所述第二内撑板(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右D柱内板加强板(7)和所述顶盖后横梁外板(301)连接;所述第三内撑板(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围板内板(9)和所述后围板外板(303)连接;所述第四内撑板(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围板内板(9)和所述后围板外板(30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背门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撑板(1)包括第一内撑板底板(11)和形成在所述第一内撑板底板(11)四周的第一内撑板第一翻边(12)、第一内撑板第二翻边(13)、第一内撑板第三翻边(14)和第一内撑板第四翻边(15),所述第一内撑板第一翻边(12)和所述第一内撑板第三翻边(14)形成在所述第一内撑板底板(11)的两条对边上并且所述第一内撑板第一翻边(12)和所述第一内撑板第三翻边(14)朝相反的方向翻折,所述第一内撑板第二翻边(13)和所述第一内撑板第四翻边(15)形成在所述第一内撑板底板(11)的另外两条对边上并且所述第一内撑板第二翻边(13)和第一内撑板第四翻边(15)朝相反的方向翻折,所述第一内撑板第一翻边(12)和所述第一内撑板第二翻边(13)与所述左D柱内板加强板(5)连接,所述第一内撑板第三翻边(14)和所述第一内撑板第四翻边(15)与所述顶盖后横梁外板(30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背门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撑板(2)包括第二内撑板底板(21)和形成在所述第二内撑板底板(21)四周的第二内撑板第一翻边(22)、第二内撑板第二翻边(23)、第二内撑板第三翻边(24)和第二内撑板第四翻边(25),所述第二内撑板第一翻边(22)和所述第二内撑板第三翻边(24)形成在所述第二内撑板底板(21)的两条对边上并且所述第二内撑板第一翻边(22)和第二内撑板第三翻边(24)朝相反的方向翻折,所述第二内撑板第二翻边(23)和所述第二内撑板第四翻边(25)形成在所述第二内撑板底板(21)的另外两条对边上并且所述第二内撑板第二翻边(23)和第二内撑板第四翻边(25)朝相反的方向翻折,所述第二内撑板第一翻边(22)和所述第二内撑板第二翻边(23)与所述右D柱内板加强板(7)连接,所述第二内撑板第三翻边(24)和所述第二内撑板第四翻边(25)与所述顶盖后横梁外板(30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背门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内撑板(3)包括第三内撑板底板(31)和形成在所述第三内撑板底板(31)四周且沿同一方向翻折的第三内撑板第一翻边(32)、第三内撑板第二翻边(33)、第三内撑板第三翻边(34)和第三内撑板第四翻边(35),所述第三内撑板第一翻边(32)和所述第三内撑板第三翻边(34)形成在所述第三内撑板底板(31)的两条对边上,所述第三内撑板第二翻边(33)和所述第三内撑板第四翻边(35)形成在所述第三内撑板底板(31)的另外两条对边上,所述第三内撑板第一翻边(32)和所述第三内撑板第二翻边(33)与所述后围板内板(9)连接,所述第三内撑板第三翻边(34)和所述第三内撑板第四翻边(35)与所述后围板外板(30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背门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内撑板(4)包括第四内撑板底板(41)和形成在所述第四内撑板底板(41)四周且沿同一方向翻折的第四内撑板第一翻边(42)、第四内撑板第二翻边(43)、第四内撑板第三翻边(44)和第四内撑板第四翻边(45),所述第四内撑板第一翻边(42)和所述第四内撑板第三翻边(45)形成在所述第四内撑板底板(41)的两条对边上,所述第四内撑板第二翻边(43)和所述第四内撑板第四翻边(45)形成在所述第四内撑板底板(41)的另外两条对边上,所述第四内撑板第一翻边(42)和所述第四内撑板第二翻边(43)与所述后围板内板(9)连接,所述第四内撑板第三翻边(44)和所述第四内撑板第四翻边(45)与所述后围板外板(30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背门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撑板(1)和所述第二内撑板(2)为左右对称件,所述第三内撑板(3)和所述第四内撑板(4)为左右对称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背门门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板上形成有减重孔(800)。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总成(400)、右侧围总成(500)后地板总成(600)和左侧围总成(500),该车辆(1000)还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背门门框(100),所述后背门门框(100)分别与所述顶盖总成(400)、所述右侧围总成(500)、所述后地板总成(600)和所述左侧围总成(700)相连。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