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轮对轨距变换装置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对轨距变换装置,包括轨枕,轨枕为多个,多个轨枕沿第一方向间隔地设置;第一护轨组,第一护轨组沿第一方向设置于轨枕上;第二护轨组,第二护轨组沿第一方向设置于轨枕上,第二护轨组与第一护轨组相对地设置;第一解锁轨,第一解锁轨沿第一方向设置于轨枕上,第一解锁轨位于第一护轨组和第二护轨组之间,第一解锁轨靠近第一护轨组设置;第一减磨机构,第一减磨机构设置于第一解锁轨的朝向车体的第一侧的第一变轨距车轮的一侧,第一减磨机构可相对于第一解锁轨转动地设置,第一解锁轨通过第一减磨机构对第一变轨距车轮进行解锁。采用该装置有效地起到保护第一解锁轨的作用,提高了该轮对轨距变换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黑龙江;23 |
申请人: |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穆凤军;李立东;许善超;甄亚林;徐世锋;周国东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1-03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4-26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005529.5 |
公开号: |
CN109677442A |
代理机构: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韩建伟;谢湘宁 |
分类号: |
B61F7/00(2006.01);B;B61;B61F;B61F7 |
申请人地址: |
161002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厂前一路36号 |
主权项: |
1.一种轮对轨距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轨枕(10),所述轨枕(10)为多个,多个所述轨枕(10)沿第一方向间隔地设置; 第一护轨组(20),所述第一护轨组(20)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轨枕(10)上; 第二护轨组(30),所述第二护轨组(30)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轨枕(10)上,所述第二护轨组(30)与所述第一护轨组(20)相对地设置; 第一解锁轨(40),所述第一解锁轨(40)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轨枕(10)上,所述第一解锁轨(40)位于所述第一护轨组(20)和所述第二护轨组(30)之间,所述第一解锁轨(40)靠近所述第一护轨组(20)设置; 第一减磨机构,所述第一减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解锁轨(40)的朝向车体的第一侧的第一变轨距车轮的一侧,所述第一减磨机构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解锁轨(40)转动地设置,所述第一解锁轨(40)通过所述第一减磨机构对所述第一变轨距车轮进行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轨距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磨机构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减磨机构沿所述第一解锁轨(40)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对轨距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锁轨(40)包括: 第一组成段(41),所述第一组成段(4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护轨组(20)的第一端相邻地设置,位于所述第一组成段(41)上的所述第一减磨机构与所述第一护轨组(20)之间的距离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减小,以使所述第一组成段(41)与所述第一护轨组(20)之间形成解锁段; 第二组成段(42),所述第二组成段(4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组成段(41)的第二端相连接,位于所述第二组成段(42)上的所述第一减磨机构与所述第一护轨组(20)之间的距离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增加,以使所述第二组成段(42)与所述第一护轨组(20)之间形成保持所述第一变轨距车轮处于解锁状态的车轮变轨段; 第三组成段(43),所述第三组成段(4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组成段(42)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三组成段(43)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位于所述第三组成段(43)上的所述第一减磨机构与所述第一护轨组(20)之间的距离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增加,以使所述第三组成段(43)与所述第一护轨组(20)之间形成使所述第一变轨距车轮实现自锁的锁闭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轨距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轨组(20)包括: 第一支架(21),所述第一支架(21)设置于所述第一变轨距车轮的外侧并与所述轨枕(10)相连接; 第一护轨(22),所述第一护轨(22)与所述第一支架(21)相连接,所述第一护轨(22)位于所述第一支架(21)的外侧; 第二支架(23),所述第二支架(23)设置于所述第一变轨距车轮的内侧并与所述轨枕(10)相连接; 第二护轨(24),所述第二护轨(24)与所述第二支架(23)相连接,所述第二护轨(24)与所述第一护轨(22)相对地设置,所述第一变轨距车轮位于所述第二护轨(24)与所述第一护轨(22)形成的限位空间内,所述第一解锁轨(40)与所述第二支架(23)相连接,所述第一解锁轨(40)与所述第一变轨距车轮的解锁盘相对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对轨距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23)包括: 第一支座(231),所述第一支座(231)通过扣件与所述轨枕(10)相连接; 第一支撑板(232),所述第一支撑板(23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座(231)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232)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变轨距车轮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232)上开设有沿所述轨枕(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长圆孔(233),所述第一解锁轨(40)通过所述第一长圆孔(233)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32)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对轨距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对轨距变换装置还包括: 第一槽轨(50),所述第一槽轨(50)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轨枕(10)相连接,所述第一槽轨(50)位于所述第一支架(21)和所述第二支架(23)之间,所述第一槽轨(50)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变轨距车轮的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对轨距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轨(50)的至少一端上设置有第一轮缘支撑凸出部(51),所述第一轮缘支撑凸出部(51)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变轨距车轮的解锁盘的一侧凸出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轨距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护轨组(30)包括: 第二解锁轨(60),所述第二解锁轨(60)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轨枕(10)上,所述第二解锁轨(60)位于所述第一护轨组(20)和所述第二护轨组(30)之间,所述第二解锁轨(60)靠近所述第二护轨组(30)设置; 第二减磨机构,所述第二减磨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解锁轨(60)的朝向所述车体的第二侧的第二变轨距车轮的一侧,所述第二减磨机构可相对于所述第二解锁轨(60)转动地设置,所述第二解锁轨(60)通过所述第二减磨机构对所述第二变轨距车轮进行解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对轨距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解锁轨(6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解锁轨(40)的第二端相邻地设置,所述第二减磨机构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减磨机构沿所述第二解锁轨(60)的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对轨距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磨机构和所述第二减磨机构中的至少一个包括: 连接部(71); 滚子(72),所述滚子(72)与所述连接部(71)相连接,所述滚子(72)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滚子(72)可相对所述连接部(71)转动地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轮对轨距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解锁轨(60)包括: 第四组成段(61),所述第四组成段(6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护轨组(30)的第一端相邻地设置,位于所述第四组成段(61)上的所述第二减磨机构与所述第二护轨组(30)之间的距离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减小,以使所述第四组成段(61)与所述第二护轨组(30)之间形成解锁段; 第五组成段(62),所述第五组成段(6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组成段(61)的第二端相连接,位于所述第五组成段(62)上的所述第二减磨机构与所述第二护轨组(30)之间的距离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增加,以使所述第五组成段(62)与所述第二护轨组(30)之间形成保持所述第二变轨距车轮处于解锁状态的车轮变轨段; 第六组成段(63),所述第六组成段(6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组成段(62)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六组成段(63)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位于所述第六组成段(63)上的所述第二减磨机构与所述第二护轨组(30)之间的距离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增加,以使所述第六组成段(63)与所述第二护轨组(30)之间形成使所述第二变轨距车轮实现自锁的锁闭段。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对轨距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护轨组(30)包括: 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变轨距车轮的外侧并与所述轨枕(10)相连接; 第三护轨(31),所述第三护轨(31)与所述第三支架相连接,所述第三护轨(31)位于所述第三支架的外侧; 第四支架,所述第四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变轨距车轮的内侧并与所述轨枕(10)相连接; 第四护轨(32),所述第四护轨(32)与所述第三支架相连接,所述第四护轨(32)与所述第三护轨(31)相对地设置,所述第二变轨距车轮位于所述第三护轨(31)与所述第四护轨(32)形成的限位空间内,所述第二解锁轨(60)与所述第四支架相连接,所述第二解锁轨(60)与所述第二变轨距车轮的解锁盘相对地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轮对轨距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架包括: 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通过扣件与所述轨枕(10)相连接; 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座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二变轨距车轮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开设有沿所述轨枕(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长圆孔,所述第二解锁轨(60)通过所述第二长圆孔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相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轮对轨距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对轨距变换装置还包括: 第二槽轨(80),所述第二槽轨(80)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轨枕(10)相连接,所述第二槽轨(80)位于所述第三支架和所述第四支架之间,所述第二槽轨(80)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二变轨距车轮的凹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轮对轨距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轨(80)的至少一端上设置有第二轮缘支撑凸出部(81),所述第二轮缘支撑凸出部(81)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变轨距车轮的解锁盘的一侧凸出地设置。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