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四连杆避震结构
专利名称: 四连杆避震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四连杆避震结构,其技术方案是包括有头管、下管、上管、中管、踏板座和后架,上管和下管的一端均连接至头管,下管的另一端连接至踏板座,上管的另一端连接至中管,后架连接于中管上,中管中空,后架包括有避震器、固定座、连接件、上叉和下叉,上叉与下叉相互铰接,上叉的另一端与连接件的一端铰接,固定座包括有管座、连接体和卡座,管座和卡座分别位于连接体的两端,管座上设置有连接环,中管套设于连接环外,卡座与踏板座的外表面相贴合,连接件铰接于管座上,下叉一端铰接于卡座上,避震器的一端与卡座铰接,避震器的另一端与连接件铰接,解决了现有的避震结构几何尺寸和角度精度和稳定性差,且避震效果低的问题。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浙江;33
申请人: 项灿
发明人: 项灿;郭志凯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07-16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5-07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21170854.4
公开号: CN208828030U
代理机构: 浙江纳祺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吴新鹏
分类号: B62K25/04(2006.01);B;B62;B62K;B62K25
申请人地址: 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江东工业区金鼎路3777号
主权项: 1.一种四连杆避震结构,包括有头管(10)、下管(11)、上管(12)、中管(13)、踏板座(14)和后架(2),所述上管(12)和下管(11)的一端均连接至头管(10),所述下管(11)的另一端连接至踏板座(14),所述上管(12)的另一端连接至中管(13),所述后架(2)连接于中管(13)上,所述中管(13)中空,所述后架(2)包括有避震器(21)、固定座(22)、连接件(23)、上叉(24)和下叉(25),所述上叉(24)的一端与下叉(25)的一端相互铰接,所述上叉(24)的另一端与连接件(23)的一端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2)包括有管座(221)、连接体(222)和卡座(223),所述管座(221)和卡座(223)分别位于连接体(222)的两端,所述管座(221)上设置有卡件(224),所述中管(13)套设于卡件(224)外并与管座(221)相抵触,所述卡座(223)与踏板座(14)的外表面相贴合,所述连接件(23)中间部分铰接于管座(221)上,所述下叉(25)不与上叉(24)相连的一端铰接于卡座(223)上,所述避震器(21)的一端与卡座(223)铰接,避震器(21)的另一端与连接件(23)的一端铰接,避震器(21)位于连接体(222)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连杆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222)上设置有腔体(226),所述避震器(21)部分容纳于腔体(226)内且避震器(21)伸入腔体(226)内的一端与卡座(223)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连杆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222)背离腔体(226)的一侧呈弧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连杆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222)呈弧状的外壁上设置有加强筋(225)。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四连杆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222)位于避震器(21)两侧的侧壁上均开设有第一节料孔(26),所述第一节料孔(26)与腔体(226)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四连杆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223)与踏板座(14)相贴合的面为弧面(227),所述弧面(227)由踏板座(14)的上表面延伸至踏板座(14)的一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四连杆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227)上开设有第二节料孔(27),所述第二节料孔(27)与腔体(226)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四连杆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223)远离避震器(21)的一侧上设置有排料孔(28),所述排料孔(28)与腔体(226)连通,所述踏板座(14)与第二节料孔(27)相对的面与弧面(227)的弧度一致,排料孔(28)与腔体(226)连通的端口的下边缘与踏板座(14)正对第二节料孔(27)的面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四连杆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件(224)上开设有第三节料孔(29),所述第三节料孔(29)贯穿管座(221)并与腔体(226)连通。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