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摇臂前套管焊接结构及其加工工艺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摇臂前套管焊接结构,包括套管和支架,所述支架具有用于连接上述套管的焊接端,该焊接端包括两个朝外开口的弧形的焊接臂,上述套管的两端端口分别形成有沿周向朝外径向翻折的翻边,上述两个焊接臂的形状分别与套管的表面相匹配,且各焊接臂分别夹持在套管的两端并分别位于对应翻边的内侧,各翻边与对应的焊接臂之间分别沿焊接臂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一焊接缝,同时在各焊接臂的内侧沿其延伸方向设置第二焊接缝;还涉及该摇臂前套管焊接结构的加工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降低了摇臂前套管焊接结构整体重量以及制造成本,并且加强了套管的焊接强度,且加工工艺的工序简单,加工精度高。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浙江;33 |
申请人: |
宁波建新底盘系统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李长顺;罗炬鑫;徐凯立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3-13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5-10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188058.6 |
公开号: |
CN109733139A |
代理机构: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一平;陈蕾 |
分类号: |
B60G7/00(2006.01);B;B60;B60G;B60G7 |
申请人地址: |
315033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投资创业园C区通宁路500号 |
主权项: |
1.一种摇臂前套管焊接结构,包括套管(2)和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具有用于连接上述套管(2)的焊接端(11),该焊接端(11)包括两个朝外开口的弧形的焊接臂(111),上述套管(2)的两端端口分别形成有沿周向朝外径向翻折的翻边(21),上述两个焊接臂(111)的形状分别与套管(2)的表面相匹配,且各焊接臂(111)分别夹持在套管(2)的两端并分别位于对应翻边(21)的内侧,各翻边(21)与对应的焊接臂(111)之间分别沿焊接臂(111)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一焊接缝(12),同时在各焊接臂(111)的内侧沿其延伸方向设置第二焊接缝(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臂前套管焊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焊接臂(111)分别与对应的翻边(21)相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摇臂前套管焊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2)的直径为57.7mm~57.8mm,高度为34.0mm~34.2mm,上述翻边(21)的宽度为6.5mm~7.0mm。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摇臂前套管焊接结构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选用延长率为29%的精拔无缝钢管作为加工原材料,裁剪所需的长度而形成管体(20),该管体(20)的一端沿周向向外翻折而形成翻边雏型(22); 第二步,采用压力对上述翻边雏型(22)进行校平,使得上述翻边雏型(22)相对于上述管体(20)径向向外延伸而形成翻边粗型(23); 第三步,将上述翻边粗型(23)裁边而形成厚度均一的上述翻边(21); 第四步,上述管体(20)的另一端沿周向向外翻折而形成翻边雏型(22); 第五步,采用第二步的方法对第四步中形成的翻边雏型(22)进行校平而形成上述翻边粗型(23); 第六步,采用第三步的方法对第五步中形成的翻边粗型(23)进行裁边而形成上述翻边(21),获得所需的套管(2); 第七步,将上述获得的套管(2)与支架(1)进行焊接而分别形成上述第一焊接缝(12)和第二焊接缝(13),获得所需的摇臂前套管焊接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采用折弯模具,该折弯模具包括能竖向下压的第一压板(31)、第一工作平台(32)、上凸模(33)、下凸模(34)以及凹模滑块(38),第一压板(31)和第一工作平台(32)上下相对设置且两者之间设置有第一升降导向柱(35),上凸模(33)和下凸模(34)分别固定在第一压板(31)的底面和第一工作平台(32)的顶面上,且上凸模(33)和下凸模(34)上下相对,上凸模(33)具有向下延伸的上定位块(331),下凸模(34)具有向上延伸的下定位块(341),该上、下定位块(331,341)能分别嵌入上述管体(20)的上、下管口中,凹模滑块(38)设置在上述第一工作平台(32)上,该凹模滑块(38)至少为两块并以下凸模(34)为中心周向间隔均设,各凹模滑块(38)能分别沿第一工作平台(32)的顶面滑动并夹持在管体(20)表面的对应处,上定位块(331)的外周具有压环(332),该压环(332)与各凹模滑块(38)的内侧端上下相对,并且,翻边雏型(22)成型时能被压紧在该压环(332)与各凹模滑块(38)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模具还包括固定块(37)和限位块(36),该固定块(37)的个数与上述凹模滑块(38)一一对应,限位块(36)的个数也与上述凹模滑块(38)一一对应,各固定块(37)分别固定在第一工作平台(32)的顶面上,而各限位块(36)分别固定在第一压板(31)的底面上,上述管体(20)放置在第一工作平台(32)上时,各凹模滑块(38)能在对应的固定块(37)和管体(20)之间来回滑动,而各限位块(36)能卡入对应的固定块(37)与凹模滑块(38)之间的间隙而使对应的凹模滑块(38)定位。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采用校平模具,该校平模具包括第二压板(41)、第二工作平台(42)以及校平凸模(44),第二压板(41)和第二工作平台(42)上下相对设置有第二升降导向柱(43),上述校平凸模(44)固定在第二压板(41)的底面上,而上述第二工作平台(42)上开设有供管体(20)一端嵌装的校平凹槽(421),上述校平凸模(44)包括位于中心处的定位柱(441)以及位于该定位柱(441)外周的校平环(442),上述定位柱(441)能插入管体(20)另一端的管口中,而校平环(442)能与翻边雏型(22)上下相抵。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步中采用裁边模具,该裁边模具包括第三压板(51)、第三工作平台(52)、裁边套筒(54)以及裁边凸模(57),上述裁边套筒(54)固定在第三压板(51)的底面上,该裁边套筒(54)的自由端嵌装有与该裁边套筒(54)同心设置的第一刀圈(55),裁边凸模(57)固定在第三工作平台(52)的顶面上,该裁边凸模(57)的外周设置有第二刀圈(56),管体(20)的一端伸入裁边套筒(54)的中心孔中,另一端套设在上述裁边凸模(57)上,上述第一刀圈(55)的内周面能沿周向与上述翻边(21)的外周面相抵,第二刀圈(56)的外周面与翻边(21)的外周面上下对齐。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