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基于碳量子点的荧光免疫分析方法
专利名称: 基于碳量子点的荧光免疫分析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基于碳量子点的荧光免疫分析方法。所述碳量子点是以柠檬酸为碳源,硫脲或尿素为氮源制备得到的。将所述碳量子点应用于酶联免疫分析方法中,建立一种基于碳量子点的高灵敏度的荧光免疫分析新方法,利用碳量子点与酶催化的显色底物间产生高效的荧光内滤效应,可以成功地将酶联免疫分析中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催化底物反应形成的吸光度信号有效地转化为荧光信号。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灵敏度高和稳定性好等优点,可用于小分子半抗原的定量检测。另外,该方法具有良好扩展性,有望扩宽至其它目标检测体系。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北京;11
申请人: 中国农业大学
发明人: 沈建忠;王战辉;温凯;江海洋;董保磊;段长飞;于雪芝;史为民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12-27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5-2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11612977.3
公开号: CN109781976A
代理机构: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文君;黄爽
分类号: G01N33/533(2006.01);G;G01;G01N;G01N33
申请人地址: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主权项: 1.荧光碳量子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碳量子点按如下方案I或II制备得到: 方案I:将3-5g柠檬酸和5-7g硫脲加入到15-20mL水中,搅拌使化合物溶解,将混合液置于微波反应器中,800-1000W功率下加热7-10min,直至溶液从无色变为深棕色固体,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25mL水溶解,所得碳量子点溶液经过滤、透析及色谱柱纯化,即得; 方案II:将3-5g柠檬酸和5-7g尿素加入到15mL水中,搅拌使化合物溶解,将混合液置于微波反应器中,800-1000W功率下加热7-10min,直至溶液从无色变为深棕色固体,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25mL水溶解,所得碳量子点溶液经过滤、透析及色谱柱纯化,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碳量子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碳量子点按如下方案I′或II′制备得到: 方案I′:将5g柠檬酸和7g硫脲加入到15mL水中,搅拌使化合物溶解,将混合液置于微波反应器中,800W功率下加热7分钟,直至溶液从无色变为深棕色固体,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25mL水溶解,所得碳量子点溶液经过滤、透析及色谱柱纯化,即得; 方案II′:将3g柠檬酸和5g尿素加入到15mL水中,搅拌使化合物溶解,将混合液置于微波反应器中,800W功率下加热7分钟,直至溶液从无色变为深棕色固体,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25mL水溶解,所得碳量子点溶液经过滤、透析及色谱柱纯化,即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碳量子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采用0.22μm膜过滤;和/或 所述透析使用型号为3500Da的透析膜在超纯水中透析至少24h;和/或 所述色谱柱为Sephadex G25柱。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荧光碳量子点,其特征在于,方案I制备的荧光碳量子点的激发波长为370-380nm,发射波长为520-530nm,优选激发波长为370nm,发射波长为520nm;方案II制备的荧光碳量子点的激发波长为400-410nm,发射波长为515-525nm,优选激发波长为400nm,发射波长为515nm。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荧光碳量子点的以下任一应用: ①制备生物探针、生物传感器以及催化领域中的应用; ②在免疫分析中的应用。 6.基于碳量子点的荧光免疫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用人工抗原包被酶标板的各反应孔; S2、向反应孔中加入特异性抗体和待测样品溶液,孵育一段时间后,向反应孔中加入孔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标记的二抗,继续孵育; S3、向反应孔中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溶液或碱性磷酸酶底物4-硝基苯磷酸二钠溶液,进行显色反应; S4、显色反应结束后,向反应孔中加入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荧光碳量子点,检测荧光强度; S5、配制不同浓度的小分子半抗原标准品溶液,按照S2-S4进行检测,建立反映荧光强度与小分子半抗原浓度之间关系的标准曲线; S6、根据待测样品溶液的检测结果,对照标准曲线,获得待测样品溶液中小分子半抗原的浓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用包被液将人工抗原稀释到浓度3.3×10–5mg/mL,按100μL/孔加入96孔酶标板中,4℃孵育12h后,以洗涤液洗板; 2)按150μL/孔加入封闭液进行封闭,37℃孵育1h,以洗涤液洗板; 3)按50μL/孔加入浓度2.5×10–5mg/mL的特异性抗体和按50μL/孔加入待测样品溶液,37℃孵育0.5h,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再以洗涤液洗板; 4)按100μL/孔加入浓度0.1mg/mL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标记的二抗,37℃孵育0.5h,形成酶标记免疫复合物,以洗涤液洗板; 5)按100μL/孔将浓度2.5mM的辣根过氧化物酶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溶液或浓度5mM的碱性磷酸酶底物4-硝基苯磷酸二钠溶液分别加入相应的酶标板孔中,37℃孵育20min; 6)按20μL/孔加入20μg/mL的碳量子点溶液,并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荧光值; 7)配制不同浓度梯度的小分子半抗原标准品溶液,按照3)-6)进行检测,处理所得数据,绘制标准曲线; 8)根据待测样品溶液的检测结果,对照标准曲线,获得待测样品溶液中小分子半抗原的浓度; 其中,所述包被液为:10mM、pH 9.6的碳酸盐缓冲液; 所述洗涤液为:含0.05%Tween-20的50mM、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 所述封闭液为:含2%BSA的磷酸盐缓冲液。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分子半抗原来自真菌毒素、农药、兽药或环境激素,优选金刚烷胺、黄曲霉毒素B1或利巴韦林。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抗原为所述小分子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偶联物;和/或 所述特异性抗体为抗所述小分子半抗原的单克隆抗体。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小分子半抗原为金刚烷胺、黄曲霉毒素B1或利巴韦林时,相应的线性检测范围及最低检测限分别如下: 金刚烷胺的线性检测范围:0.035-1.1ng/mL,最低检测限:0.02ng/mL; 黄曲霉毒素B1的线性检测范围:0.016-0.95ng/mL,最低检测限:0.012ng/mL; 利巴韦林的线性检测范围:0.18-0.74ng/mL,最低检测限:0.015ng/mL。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