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基于明挖法的地下管廊遇上交叉管道的施工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首先进行无交叉管道段管廊段基坑支护施工,完成后将临近的原有交叉管道改移至已完成基坑支护段,交叉管道移位铺设时,基坑范围内沿管身预埋定位保护钢丝绳,砼基座暂不实施,拆除老的交叉管道,继续进行管廊基坑支护施工,直至全部完成;管廊基坑支护完成后开挖前,在移位新建的交叉管道正上方,平行交叉管道铺设贝雷架桁架梁,桁架梁两端支撑于管廊基坑支护墙的冠梁上,然后将沿交叉管道预埋的兜底钢丝绳系于贝雷桁梁上,用于管廊基坑开挖时,对交叉管道脱空时的保护定位。本发明解决了地下综合管廊遇交叉管道时基坑支护难以实施的难题,同时保证了工期,施工方便,安全可靠。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浙江;33 |
申请人: |
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李嘉;韩世杰;刘洋;周翔;陈凯飞;王星;许泽义;张明敏;罗明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1-10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5-24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023802.7 |
公开号: |
CN109797776A |
代理机构: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静 |
分类号: |
E02D29/045(2006.01);E;E02;E02D;E02D29 |
申请人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江陵路2031号钱江大厦 |
主权项: |
1.基于明挖法的地下管廊遇上交叉管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无交叉管道段管廊基坑支护施工: 避开原有交叉管道位置进行管廊基坑支护施工; 步骤二:交叉管道移位改建铺设: 临近原有交叉管道的管廊基坑支护施工完成后,在基坑内布设新建交叉管道(6);当新建交叉管道6遇管廊基坑支护墙10时,凿除管道位置支护墙体,使新建交叉管道(6)顺利穿过后,就近接入检查井,与原有管道顺利衔接;新建交叉管道6在基坑范围内不进行管基基础施工; 步骤三:新建交叉管道保护: 步骤二中新建交叉管道(6)铺设时,沿新建交叉管道管身间隔预设用于定位保护的多道钢丝绳,沿基坑内新建交叉管道正上方,在冠梁的上方安装贝雷架,且贝雷架的安装方向平行于新建交叉管道(6),然后将钢丝绳的自由端系在贝雷架的桁架梁上,钢丝绳通过长度调节机构可调节新建交叉管道相对于贝雷架的距离,以确保管道各道绳索能保持设计标高,均匀受力,用于管廊基坑开挖时,对新建交叉管道(6)进行固定保护,然后挖除影响管廊基坑支护施工的原有交叉管道,继续进行管廊基坑支护施工; 步骤四:管廊基坑分层开挖: 管廊基坑支护施工完成后,分层进行土方开挖;遇新建交叉管道(6)时,采用人工开挖,对吊装钢丝绳(4)进行微调,以保证均匀受力,达到固定防护效果; 步骤五:管廊现浇和基坑回填: 管廊基坑开挖至设计底标高后,进行垫层施工、立模并进行混凝土浇筑,养护至设计强度后进行两侧对称回填,回填顺序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至低分层进行,回填材料分层摊铺; 步骤六:交叉管道基座处理: 当管廊顶回填至新建交叉管道时,根据管道基座设计要求,进行垫层和混凝土基座立模浇筑施工,在新建交叉管道(6)坐实后,解除钢丝绳(4);待管道基座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管侧的对称分层回填; 步骤七:贝雷架拆除: 当新建交叉管道基座完成后,即可进行贝雷架的拆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明挖法的地下管廊遇上交叉管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调节机构所述长度调节机构具有一螺栓扣槽以及一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与螺栓扣槽螺旋连接,所述钢丝绳穿过新建交叉管道后被划分成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均具有上段部分和下段部分,所述上段部分与调节螺栓连接,所述下段部分与螺栓扣槽的连接,旋拧调节螺栓,调节螺栓带动上段部分朝向贝雷架或者远离贝雷架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明挖法的地下管廊遇上交叉管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结合设计图纸,现场探明原有交叉管道具体位置、类型、埋设深度、数量,以交叉管道处为界,确定地下综合管廊基坑支护的分段施工方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明挖法的地下管廊遇上交叉管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人工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250mm,机械夯实每层厚度不大于350mm,并应防止损伤防水层,压实系数≥0.9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明挖法地下交叉管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新建交叉管道铺设时,沿新建交叉管道管身每隔1~3m预设多道保护钢丝绳。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