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背门窗框结构及车辆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门窗框结构及一种车辆,其中,背门窗框结构包括:背门内板;背门外板,设置于背门内板的外侧,背门外板包括外板本体和连接在外板本体的外缘、相对于外板本体弯折的包边结构,包边结构和外板本体共同限定出容纳槽;背门加强板,与背门内板和背门外板相连接,位于背门内板与背门外板之间,背门加强板插入容纳槽内且与外板本体、包边结构粘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门窗框结构可以在不增加设备的前提下,降低背门外板与背门加强板的连接空间,进而减小钣金件的尺寸,减小玻璃黑边宽度。 |
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北京;11 |
申请人: |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马东辉;李文阳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09-21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5-24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21551658.1 |
公开号: |
CN208896833U |
代理机构: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分类号: |
B60J5/10(2006.01);B;B60;B60J;B60J5 |
申请人地址: |
100102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街10号院3号楼8层801室 |
主权项: |
1.一种背门窗框结构(1),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门内板(12); 背门外板(14),设置于所述背门内板(12)的外侧,所述背门外板包括外板本体(142)和连接在所述外板本体(142)的外缘、相对于所述外板本体(142)弯折的包边结构(144),所述包边结构(144)和所述外板本体(142)共同限定出容纳槽; 背门加强板(16),与所述背门内板(12)和所述背门外板(14)相连接,位于所述背门内板(12)与所述背门外板(14)之间,所述背门加强板(16)插入所述容纳槽内且与所述外板本体(142)、所述包边结构(144)粘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门窗框结构(1),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边结构(144)的宽度为a,所述背门加强板(16)与所述外板本体(142)相贴合部分的宽度为b,且满足a/b在0.3至0.6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门窗框结构(1),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门加强板(16)插入所述容纳槽的深度为c,所述包边结构(144)的宽度为a,且满足c/a在0.7至0.9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门窗框结构(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翻边结构(18),固定于所述背门加强板(16),与所述背门加强板(16)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背门内板(12)与所述背门加强板(16)通过所述翻边结构(18)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背门窗框结构(1),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门加强板(16)上设置有折弯部(168),所述折弯部(168)的弯折角度范围为100°至11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背门窗框结构(1),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门外板(14)与所述背门加强板(16)相连接处设置有第一结构胶; 所述背门内板(12)与所述背门加强板(16)相连接处设置有第二结构胶; 多个所述第一结构胶在所述背门外板(14)与所述背门加强板(16)之间呈均匀分布; 多个所述第二结构胶在所述背门内板(12)与所述背门加强板(16)之间呈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背门窗框结构(1),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门加强板(16)包括第一板体(162)及与所述第一板体(162)相连接的第二板体(164),所述第一板体(162)与所述第二板体(164)之间形成有第一腔室(166); 所述背门外板(14)与所述背门加强板(16)之间形成有第二腔室(20); 所述背门内板(12)与所述背门加强板(16)之间形成有第三腔室(22),所述第二腔室(20)与第三腔室(2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腔室(166)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门窗框结构(1),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腔室(166)的厚度为d,所述第二腔室(20)的厚度为e,所述第三腔室(22)的厚度为f,且满足d/e在0.3至0.5之间,d/f在1至3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背门窗框结构(1),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门加强板(16)的中部朝向所述背门内板(12)一侧凸出形成有凸起部(170),所述背门内板(12)通过所述凸起部(170)与所述背门加强板(16)相连接,并通过所述背门加强板(16)与所述背门外板(14)相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背门窗框结构(1); 背门玻璃,设置于所述背门窗框结构(1)上; 玻璃黑边,设置于所述背门玻璃上,位于所述背门玻璃的边缘。 |
所属类别: |
实用新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