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冲击吸能装置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冲击吸能装置,包括底座、轴向溃缩件、顶板及能量传递件;底座固定于受保护物体,其顶面设置锥孔;轴向溃缩件的金属空心柱的底部端面接合于底座的顶面;能量传递件具有受力板及向外突伸的导引柱,受力板叠设于金属空心柱顶面,导引柱插设于金属空心柱内的对应于锥孔的位置,导引柱外径小于锥孔最大直径,其内径大于锥孔最小直径;轴向溃缩件抗变形刚性小于底座、顶板与导引柱,导引柱的抗变形刚性小于锥孔。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中国台湾;71 |
申请人: |
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
发明人: |
童培钧;林典永;王智楷;汪立德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7-11-28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6-04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711216941.9 |
公开号: |
CN109835289A |
代理机构: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关宇辰 |
分类号: |
B60R19/34(2006.01);B;B60;B60R;B60R19 |
申请人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市楠梓区高楠公路1001号 |
主权项: |
1.一种冲击吸能装置,适用于减少一受保护物体的撞击,其特征在于,该冲击吸能装置的结构至少包括: 一底座,其固定于该受保护物体,该底座设置一锥孔,该锥孔的最大直径处位于该锥孔顶面; 一轴向溃缩件,其包含一金属空心柱,该金属空心柱的底部端面是接合于该锥孔外围的该底座的顶面;以及 一能量传递件,其具有一受力板及一由该受力板垂直地向外突伸的空心的导引柱,该受力板叠设于该金属空心柱的顶部端面上,该导引柱插设于该金属空心柱内,并对应于该锥孔的位置,该导引柱外径小于该锥孔最大直径,其内径大于该锥孔最小直径,该导引柱末端是位于该锥孔的最大直径处或穿入该锥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金属空心柱的顶部端面至该底部端面之间的管壁,间隔环设成形有多个波纹状的折合导引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轴向溃缩件的该折合导引部的抗变形刚性小于该底座与该导引柱,该导引柱的抗变形刚性小于该底座的该锥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轴向溃缩件的该折合导引部的刚性强弱是由该金属空心柱的该底部端面直径往该顶部端面的方向递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轴向馈缩件的该金属空心柱为该底部端面直径大于该顶部端面的锥形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轴向溃缩件的该金属空心柱的该底部端面或金属空心柱的该顶部端面包含一向内或向外延伸的端板部。 7.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冲击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折合导引部是由该金属空心柱的朝外侧凸起或朝内侧凹入的管壁所形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座的该锥孔是由该底座钣金冲压成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座的该锥孔是由该底座的板切削成形。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