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施工质量检测系统、补强施工工艺及补强施工装置
专利名称: 施工质量检测系统、补强施工工艺及补强施工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施工质量检测系统、补强施工工艺及补强施工装置。其中,施工质量检测系统设置在桩孔内,施工质量检测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弹性软管,设置在钢筋笼与桩孔的孔壁之间;填充传输管道,与弹性软管连通,填充传输管道用于将填充材料输送至弹性软管内,以使弹性软管被撑起;传感器组件,设置在弹性软管上,传感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当填充材料将弹性软管撑起时,传感器组件朝向桩孔的孔壁运动并与孔壁接触,以检测孔壁上的压力值。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于检测桩孔孔壁上压力的检测系统加工成本较高、结构复杂、施工难度较大的问题。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陕西;61
申请人: 陕西水木盛元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姚迪明;岳迎九;杨少军;刘超;姚兴;刘茂森;张存林;刘敏龙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1-28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6-11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084122.6
公开号: CN109868850A
代理机构: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韩建伟
分类号: E02D33/00(2006.01);E;E02;E02D;E02D33
申请人地址: 710003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太白南路高山流水·和城6-1-10801
主权项: 1.一种施工质量检测系统,设置在桩孔(60)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质量检测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弹性软管(10),设置在钢筋笼(20)与所述桩孔(60)的孔壁之间; 填充传输管道(30),与所述弹性软管(10)连通,所述填充传输管道(30)用于将填充材料输送至弹性软管(10)内,以使所述弹性软管(10)被撑起; 传感器组件(40),设置在所述弹性软管(10)上,所述传感器组件(40)包括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当所述填充材料将所述弹性软管(10)撑起时,所述传感器组件(40)朝向所述桩孔(60)的孔壁运动并与所述孔壁接触,以检测所述孔壁上的压力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质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软管(10)与所述钢筋笼(20)绑接、或粘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质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软管(10)沿着所述钢筋笼(20)的高度方向分层设置,所述传感器组件(40)为多个,其中, 各层所述弹性软管(10)围绕形成多边形结构,各所述传感器组件(40)设置在所述多边形结构的折点处;或者 各层所述弹性软管(10)围绕形成多弧形结构,各所述传感器组件(40)设置在所述多弧形结构的弧顶或弧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质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弹性软管(10)为两个时,两个所述弹性软管(10)设置在所述钢筋笼(20)相对设置的两侧,所述传感器组件(40)为多个;其中, 各所述弹性软管(10)沿所述钢筋笼(20)的高度方向呈波浪形设置,各所述传感器组件(40)设置在波浪形的波峰或波谷上;或者 各所述弹性软管(10)沿所述钢筋笼(20)的高度方向呈折线形设置,各所述传感器组件(40)设置在折线形的折点处;或者 各所述弹性软管(10)沿所述钢筋笼(20)的高度方向呈弧形与线形间隔设置的形状,各所述传感器组件(40)设置在弧形与线形的连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质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软管(10)沿着所述钢筋笼(20)的高度方向螺旋盘绕,所述传感器组件(40)为多个,各所述传感器组件(40)间隔设置在所述弹性软管(10)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质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材料为凝固时间少于2h的凝固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施工质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质量检测系统还包括顶出结构(50),所述传感器组件(40)通过所述顶出结构(50)设置在所述弹性软管(1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质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结构(50)包括: 基体(51),具有腔体(511),相邻的两段所述弹性软管(10)通过所述腔体(511)连通,所述腔体(511)的腔壁具有开口; 弹性结构(52),设置在所述开口处,所述传感器组件(40)设置在所述弹性结构(52)远离所述基体(51)的一端;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具有初始状态和工作状态,当所述调节组件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弹性结构(52)处于压缩状态,当所述调节组件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所述弹性结构(52)处于自由伸长状态,以使传感器组件(40)与所述桩孔(60)的孔壁抵接;其中,在所述基体(51)内通入所述填充材料后,所述调节组件由初始状态切换为工作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质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压接件(531),与至少一部分所述弹性结构(52)固定连接; 拨片(532),与所述压接件(531)连接,所述拨片(532)具有第一锁定件(71),所述基体(51)具有第二锁定件(72),当所述第一锁定件(71)与所述第二锁定件(72)锁定时,所述调节组件处于所述初始状态;在所述基体(51)内通入所述填充材料后,所述填充材料推动所述拨片(532)运动,以使所述第一锁定件(71)与所述第二锁定件(72)脱离,所述调节组件处于所述工作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质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压接件(531),与至少一部分所述弹性结构(52)固定连接,所述压接件(531)具有第一锁定件(71); 拨片(532),与所述基体(51)连接,所述拨片(532)具有第二锁定件(72),当所述第一锁定件(71)与所述第二锁定件(72)锁定时,所述调节组件处于所述初始状态;在所述基体(51)内通入所述填充材料后,所述填充材料推动所述拨片(532)运动,以使所述第一锁定件(71)与所述第二锁定件(72)脱离,所述调节组件处于所述工作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施工质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片(532)的一端与所述基体(51)枢转连接,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复位件(533),通过所述复位件(533)将所述拨片(532)与所述基体(51)连接,当所述第一锁定件(71)与所述第二锁定件(72)脱离时,所述复位件(533)向所述拨片(532)施加朝向所述基体(51)一侧运动的复位力。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质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压接件(531),与至少一部分所述弹性结构(52)固定连接,所述压接件(531)具有第一锁定件(71); 电磁锁紧组件(534),具有第二锁定件(72),当所述电磁锁紧组件(534)处于未通电状态时,所述第一锁定件(71)与所述第二锁定件(72)锁定,所述调节组件处于所述初始状态,且所述弹性结构(52)处于压缩状态;当所述电磁锁紧组件(534)处于通电状态时,所述第一锁定件(71)与所述第二锁定件(72)脱离,所述调节组件处于所述工作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施工质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锁紧组件(534)包括: 支架(534a),设置在所述腔体(511)中; 第一电磁件(534b),设置在所述支架(534a)上; 弹性件(534d),所述弹性件(534d)的一端与所述支架(534a)连接; 第二电磁件(534c),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电磁件(534b)运动,所述第二电磁件(534c)与所述弹性件(534d)的另一端连接且与所述第二锁定件(72)连接,当所述电磁锁紧组件(534)处于所述通电状态时,所述第一电磁件(534b)将所述第二电磁件(534c)吸合,以使所述第一锁定件(71)与所述第二锁定件(72)脱离。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施工质量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结构(50)包括: 基体(51),具有腔体(511),通过所述腔体(511)将相邻的两段所述弹性软管(10)连通,所述腔体(511)的腔壁具有开口; 设置在所述开口处的套管组件(54),包括多个套管,所述传感器组件(40)设置在所述套管组件(54)的远离所述基体(51)的一端,在所述基体(51)内通入所述填充材料后,所述填充材料推动至少一个所述套管运动,以使所述套管组件(54)带动所述传感器组件(40)朝向所述桩孔(60)的孔壁运动,直至所述传感器组件(40)与所述孔壁抵接; 传感器安装座(55),用于安装所述传感器组件(40); 外罩(56),罩设在所述套管组件(54)外,所述基体(51)和所述传感器安装座(55)通过所述外罩(56)连接在一起。 15.一种混凝土结构的补强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施工工艺适用于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施工质量检测系统,所述补强施工工艺包括: 步骤S1:在钢筋笼(20)上安装注浆管路和阀门结构,所述阀门结构用于控制所述注浆管路的通断; 步骤S2:将所述施工质量检测系统的弹性软管(10)及填充传输管道(30)安装在所述钢筋笼(20)上,以形成整体结构,其中,所述填充传输管道(30)与所述弹性软管(10)连通; 步骤S3:将所述整体结构放入桩孔(60)内,待所述整体结构放置到位后,在所述填充传输管道(30)内通入填充材料,以使弹性软管(10)膨胀并带动所述传感器组件(40)朝向所述桩孔(60)的孔壁运动并与所述孔壁接触,以检测所述孔壁上的压力值; 步骤S4:对所述钢筋笼(20)进行常压水下混凝土浇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补强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在所述填充传输管道(30)内通入所述填充材料时,所述填充材料先将顶出结构(50)撑起,通过所述顶出结构(50)使得所述传感器组件(40)朝向所述桩孔(60)的孔壁运动并与所述孔壁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补强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待所述顶出结构(50)与所述孔壁抵接且所述填充材料达到凝固点时,记录所述施工质量检测系统的传感器组件(40)检测得出的第一测量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补强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施工工艺还包括位于所述步骤S4后的步骤S5,所述步骤S5包括: 步骤S51:在所述钢筋笼(20)浇注完成的预设时间后,记录所述施工质量检测系统的传感器组件(40)检测得出的第二测量值,将所述第一测量值与所述第二测量值做差值,以根据所述第一测量值与所述第二测量值之差得出浇注质量; 步骤S52:通过所述注浆管路将补强浆料注入完成浇注的所述钢筋笼(20)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补强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52中,采用由下向上、逐层注浆的方式进行注浆;其中,注浆质量由注浆压力、注浆步进压力、材料比、实际注浆量T及注浆工艺截止压力进行控制。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补强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注浆过程中,所述第二测量值为预设注浆量TN;其中, 当各层的实际注浆量T与预设注浆量TN满足:T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