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相互配合的自行车车把立管与前叉力
专利名称: 一种相互配合的自行车车把立管与前叉力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相互配合的自行车车把立管与前叉力,包括立管本体,所述立管本体的内部开设有容腔,所述容腔内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立管本体的内壁与限位块的外表面贴合,所述限位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套接在套管内,所述套管的外表面与立管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当人们调高座位的高度时,可以调高立管本体的高度,用来达到平衡,当需要调节立管本体的高度时,工人拧动两个拧环,使得两个螺纹柱分别带动两个卡块相远离,从而当人们将座位调高时,通过调节立管本体的高度,使得人们在骑车时上身不需要倾俯,从而使得人们可以保持正常的坐姿,因此不会对人们的骑行造成影响,且方便了人们的使用。
专利类型: 实用新型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天津;12
申请人: 天津市宏大伟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德萍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8-09-18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6-14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821525445.1
公开号: CN208979040U
代理机构: 成都正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姗姗
分类号: B62K21/16(2006.01);B;B62;B62K;B62K21
申请人地址: 300000 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永红一支路(原服装六厂院内1号)
主权项: 1.一种相互配合的自行车车把立管与前叉力,包括立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容腔(5),所述容腔(5)内设置有限位块(6),所述立管本体(1)的内壁与限位块(6)的外表面贴合,所述限位块(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的外表面套接在套管(2)内,所述套管(2)的外表面与立管本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3)的左右两侧面均开设有卡槽(4),所述卡槽(4)内设置有卡块(10),所述卡块(10)的右侧面与移动机构(8)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机构(8)卡接在固定板(7)的左侧面,所述移动机构(8)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拧环(9),所述固定板(7)的左侧面与立管本体(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立管本体(1)的底端与旋转机构(1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机构(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连接杆(12),且两个连接杆(12)分别位于立管本体(1)的左右两侧,所述连接杆(12)的左侧面与安装板(11)的右侧面贴合,所述安装板(11)的左侧面与立管本体(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11)的右侧面开设有螺纹孔(14),所述螺纹孔(14)内设置有螺栓(13),所述连接杆(12)通过螺栓(13)与螺纹孔(14)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互配合的自行车车把立管与前叉力,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8)主要由螺纹帽(801)和螺纹柱(802)组成,所述螺纹帽(801)卡接在固定板(7)的右侧面,所述螺纹帽(801)内螺纹连接有螺纹柱(802),所述螺纹柱(80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拧环(9),所述螺纹柱(80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卡块(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互配合的自行车车把立管与前叉力,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15)主要由轴承(151)和转轴(152)组成,所述转轴(152)的外表面与立管本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52)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轴承(151),且两个轴承(151)分别位于立管本体(1)的左右两侧面,所述轴承(151)的外表面分别与连接杆(12)的底端和固定块(1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互配合的自行车车把立管与前叉力,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4)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卡槽(4)从上往下均匀设置在支撑柱(3)的左右两侧面,所述卡块(10)和卡槽(4)的形状均为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互配合的自行车车把立管与前叉力,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14)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螺纹孔(14)呈环形均匀排列在安装板(11)的右侧面。
所属类别: 实用新型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