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其使用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输出计算机、电流分配器、多个充电桩和监控计算机,输出计算机连接电流分配器,电流分配器连接多个充电桩,监控计算机连接多个充电桩和输出计算机;充电桩上安装有感应器;充电桩提供一个或多个充电服务,每个充电桩可以分别用于提供不同的充电服务,以满足用户访问多种充电服务的需求;电流分配器为现有的电流分配系统;电流分配器用以接受市电电流,并将电流分配给各个充电桩;本发明取得了能够在某一充电桩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快速替换故障充电桩,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依然可以向用户提供完整的充电服务功能的有益效果。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广东;44 |
申请人: |
徐双 |
发明人: |
徐双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1-25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6-21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070676.0 |
公开号: |
CN109910657A |
分类号: |
B60L53/31(2019.01);B;B60;B60L;B60L53 |
申请人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同和握山东路13号 |
主权项: |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输出计算机、电流分配器、多个充电桩和监控计算机,其特征在于,输出计算机连接电流分配器,电流分配器连接多个充电桩,监控计算机连接多个充电桩和输出计算机;充电桩上安装有感应器;充电桩提供一个或多个充电服务,每个充电桩可以分别用于提供不同的充电服务,以满足用户访问多种充电服务的需求;电流分配器为现有的电流分配系统;电流分配器用以接受市电电流,并将电流分配给各个充电桩;输出计算机内部设置的缓存器以第二预定时间间隔对各充电桩提供的充电服务进行缓存;充电桩包括支架结构和附着于支架结构上的充电桩主体,支架结构包括水皮上设置的纵梁以及用于支撑纵梁的立柱,两根纵梁机构之间设有多根横梁,横梁的底部设有充电桩主体,充电桩主体通过横向移动机构连接横梁,横向移动机构包括吊架,吊架的顶部内部设有第一轨道轮,横梁上安装有与第一轨道轮配合的轨道,第一轨道轮的中心固连轮轴,该轮轴通过轴承连接吊架且连接驱动机构;横梁与纵梁之间则是通过纵向移动机构连接,纵向移动机构包括车架,车架的底部通过轮轴安装第二轨道轮,横梁顶部设有与第二轨道轮配合的轨道,第二轨道轮的轮轴通过轴承连接车架,且连接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放线机构,该放线机构包括通过电机座安装于充电桩主体上的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绕绳盘,充电桩主体引出的连接到充电枪的连接线缆绕过该绕绳盘,通过绕绳盘实现放线以及收线,使充电桩主体运动到位后能够通过放线将充电枪下降使使用者手持充电枪,拔掉充电枪后能够通过收线带动充电枪复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轮所连接的驱动机构包含通过电机座安装于吊架上的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和第一轨道轮的轮轴上安装相互啮合的伞齿轮,第一电机通过伞齿轮传动带动第一轨道轮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道轮所连接的驱动机构包括通过电机座安装于车架上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和第二轨道轮的轮轴上安装相互啮合的齿轮,第二电机通过齿轮传动带动第二轨道轮转动;必要的车架上需要安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轮轴来安装第二轨道轮,仅是其中一根轮轴上安装齿轮用于传动;每根轮轴上可设计两个第二轨道轮来提高稳定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两端安装定滑轮,定滑轮外周设有与拖线配合的滑槽,拖线由地面绕过定滑轮后再连接到充电桩主体,必要的该拖线集成供电以及控制线,是充电桩连接市电以及上位机的导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上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充电桩主体,另外还可适当增加横梁数量。 7.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的故障自动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监控计算机检测充电桩时,由于充电桩提供的每一充电服务都具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感应器,通过访问该感应器,即可访问该充电服务。因此,在检测某一充电桩中提供的充电服务是否正常时,通过访问与该充电桩所提供的充电服务相对应的感应器来进行检测; 如果当访问该充电桩提供的该充电服务对应的感应器时,该充电桩对该感应器请求没有响应或者产生错误,则确定充电桩故障,反之,则确定充电桩正常; 当该充电桩故障时,监控计算机将信息反馈给输出计算机,输出计算机控制电流分配器将该充电桩的电流提供给预备充电桩,预备充电桩代替故障充电桩运行。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