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可变线路式公交设置条件研究
论文题名: 可变线路式公交设置条件研究
关键词: 公共交通;车辆运行;交通需求;灵敏度分析
摘要: 公共交通是一种运载能力大、运送效率高、运输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的交通方式,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我国城市交通供求矛盾的必然选择。可变线路式公交是一种新型的公交运营模式,兼具有固定线路式公交成本较低的特性和需求响应式公交的高度灵活性,尤其适用于出行需求密度较低的城郊地区,可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国外的实践经验也证明了其有效性。然而,目前国内关于这种公交模式的研究尚不多见。因此,在当前交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研究可变线路式公交的设置条件对于在国内应用这种公交模式,以提高城郊地区居民的公交出行,减少私家车出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首先,对比分析了固定线路式公交系统、需求响应式公交服务以及各类灵活式公交系统的概念,总结了可变线路式公交的相关概念、运行原理、运行规则及运营组织管理方法,并探讨了在国内应用这种公交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等。
   其次,为了模拟可变线路式公交车辆的运行,在总结已有可变线路式公交车辆调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同时考虑静态预约需求和动态实时需求的混合调度模型,并结合模型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遗传算法和启发式插入算法予以求解。
   再次,分别分析固定线路式公交和可变线路式公交的服务质量:采用理论推导的方法研究固定线路式公交的各项效用指标;采用MATLAB编程模拟可变线路式公交的运行获得其效用函数。通过对比这两种公交的服务质量,确定关键交通需求密度,作为可变线路式公交设置的交通需求密度条件。然后,对影响关键交通需求密度的因素如服务区域的形状、步行时间的权重系数和乘客类型的构成比例展开灵敏度分析。
   最后,研究松弛时间与车辆行程时间的确定方法,通过分析两者的关系,获得服务区域宽度的计算公式,明确可变线路式公交设置的服务区域宽度条件。分析了相邻固定站点间的距离和发车间隔对服务区域宽度的作用机理和变化规律。
  
作者: 林叶倩
专业: 交通运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导师: 李文权
授予学位: 硕士
授予学位单位: 东南大学
学位年度: 2013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