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车身侧部构造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侧部构造,采用该车身侧部构造,能够有效地在车辆前侧的侧部吸收自前方施加的负荷。本发明的车身侧部构造(100)的结构具有侧车架(110),该侧车架在位于车辆前部的动力单元搭载室(102)的侧方沿前后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该车身侧部构造还具有:车身构造构件(120),其从侧车架的前端向下方延伸;及下围梁(130),其在侧车架的下方固定于车身构造构件并向后方延伸,且与悬挂车架(104)连接,下围梁具有:前侧部(132),其沿前后方向延伸;倾斜部(134),其形成为从前侧部的后端起越朝向车辆后方延伸越向下方延伸的倾斜状;及后侧部(136),其从倾斜部的后端起向车辆后方延伸。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日本;JP |
申请人: |
铃木株式会社 |
发明人: |
小盐直纪;真锅达哉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8-11-16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7-02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811367538.0 |
公开号: |
CN109955903A |
代理机构: |
北京格罗巴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孙德崇 |
分类号: |
B62D21/00(2006.01);B;B62;B62D;B62D21 |
申请人地址: |
日本静冈县 |
主权项: |
1.一种车身侧部构造,其具有侧车架,该侧车架在位于车辆前部的动力单元搭载室的侧方沿前后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 该车身侧部构造还具有: 车身构造构件,其从所述侧车架的前端起向下方延伸;及 下围梁,其在所述侧车架的下方固定于所述车身构造构件并向后方延伸,且与悬挂车架连接, 所述下围梁具有: 前侧部,其沿前后方向延伸; 倾斜部,其形成为从所述前侧部的后端起越朝向车辆后方延伸越向下方延伸的倾斜状;及 后侧部,其从所述倾斜部的后端起向车辆后方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部与所述倾斜部之间的边界处为第一曲折部位,所述倾斜部与所述后侧部之间的边界处为第二曲折部位,该第二曲折部位的强度高于该第一曲折部位的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曲折部位的下侧拐角部设置有凹状肋。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曲折部位的上侧设置有在从所述倾斜部到所述后侧部的范围内隆起的凸状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围梁具有:上板,其构成所述下围梁的上部;及下板,其接合于所述上板且构成所述下围梁的下部,由该上板和该下板形成该下围梁的闭合截面, 所述上板的板厚大于所述下板的板厚。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围梁具有:上板,其构成所述下围梁的上部;及下板,其接合于与所述上板且构成所述下围梁的下部,由该上板和该下板形成该下围梁的闭合截面, 对所述上板与所述下板进行接合时,与所述第一曲折部位附近进行接合的间隔相比,所述第二曲折部位附近进行接合的间隔小。 7.根据权利要求2~4、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围梁具有形成在比所述第二曲折部位靠后方处的孔。 8.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车架具有易变形部,该易变形部处于与所述第一曲折部位和所述第二曲折部位中的至少一者在前后方向上相同的位置,该易变形部与其周边部位相比容易变形。 9.一种车身侧部构造,其具有侧车架,该侧车架在位于车辆前部的动力单元搭载室的侧方沿前后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 该车身侧部构造还具有: 车身构造构件,其从所述侧车架的前端起向下方延伸;及 下围梁,其在所述侧车架的下方固定于所述车身构造构件并向后方延伸,且与悬挂车架连接, 所述下围梁具有: 前侧部,其沿前后方向延伸; 倾斜部,其从所述前侧部的后端起越朝向车辆后方延伸越向车辆内侧倾斜或者向车辆外侧倾斜;及 后侧部,其从所述倾斜部的后端朝向车辆后方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部与所述倾斜部之间的边界处为第一曲折部位,所述倾斜部与所述后侧部之间的边界处为第二曲折部位,所述第二曲折部位的强度高于所述第一曲折部位的强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曲折部位的靠车辆内侧的拐角部或者靠车辆外侧的拐角部设置有凹状肋。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曲折部位的靠车辆内侧处或者靠车辆外侧处设置有在从所述倾斜部到所述后侧部的范围内隆起的凸状肋。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围梁具有:内侧板,其配置于车辆内侧;及外侧板,其配置于车辆外侧且与该内侧板接合,由该内侧板和该外侧板形成该下围梁的闭合截面, 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外侧板中一者的板厚大于另一者的板厚。 14.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围梁具有:内侧板,其配置于车辆内侧;及外侧板,其配置于车辆外侧且与该内侧板接合,由该内侧板和该外侧板形成该下围梁的闭合截面, 对所述内侧板与所述外侧板进行接合时,与所述第一曲折部位附近进行接合的间隔相比,所述第二曲折部位附近进行接合的间隔小。 15.根据权利要求10~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围梁具有形成在比所述第二曲折部位靠后方处的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侧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车架具有易变形部,该易变形部处于与所述第一曲折部位和所述第二曲折部位中的至少一者在前后方向上相同的位置,该易变形部与其周边部位相比容易变形。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