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节约型双相不锈钢中TRIP效应致塑性增量的表征方法
专利名称: 一种节约型双相不锈钢中TRIP效应致塑性增量的表征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节约型双相不锈钢中TRIP效应致塑性增量的表征方法,包括:利用高温拉伸试验获取试验钢的Md值;将拉伸试件加热到Md温度以上,消除TRIP效应对试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所得数据与常温拉伸数据对比,得出TRIP效应对试验钢均匀延伸率的具体影响数值;通过XRD物相分析得出室温拉伸试样拉断后的马氏体转变量;建立马氏体转变量与TRIP致塑性增量的关系;采用不通过固溶温度的试验钢材料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实验方法计算TRIP效应导致的塑性增量的途径,并建立了利用马氏体转变量计算TRIP致塑性增量的预测模型,对更有效地利用Trip效应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有重要意义。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河北;13
申请人: 燕山大学
发明人: 陈雷;郝硕;梅瑞雪;李文权;金淼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2019-03-05T00:00:00+0800
发布日期: 2019-07-16T00:00:00+0800
申请号: CN201910165279.1
公开号: CN110018046A
代理机构: 北京孚睿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刘翠芹
分类号: G01N3/08(2006.01);G;G01;G01N;G01N3
申请人地址: 066000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西段438号
主权项: 1.一种节约型双相不锈钢中TRIP效应致塑性增量的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试验钢的TRIP效应的临界温度Md值:在室温~100℃温度范围内进行一系列高温拉伸试验,确定Md值的位置及数值; S2、求解马氏体转变导致的塑性增量Δε: S21、选取步骤S1中试验钢室温下以及略高于Md值温度下的拉伸工程应力应变曲线,根据工程应力、应变与真应力以及真应变之间的对应关系,利用公式(1)和公式(2)得到对应的真应力-应变曲线; ε=ln(1+εE) (1) σ=σE·(1+εE) (2) 其中,ε为真应变,εE为工程应变,σ为真应力,σE为工程应力; S22、利用公式(3)计算加工硬化率曲线(θ-ε),θ为硬化率, S23、根据步骤S22得到的加工硬化率曲线计算由马氏体转变导致的塑性增量Δε; S3、对实验钢进行X射线衍射试验物相分析:选取室温拉断后断口附近位置的试样进行测试,采用Cu靶进行扫描,通过获得变形前和变形后试验钢中奥氏体的含量,计算求得各条件下形变诱导马氏体的饱和含量,奥氏体含量利用公式(4)进行计算: 其中,Vγ是奥氏体的体积分数;Iγ是奥氏体晶面衍射峰的积分强度;Iα是铁素体晶面衍射峰的积分强度,通过该公式得出室温状态下变形前和变形后试验钢中奥氏体的含量,两者的差值即为拉伸过程产生的马氏体转变量VM; S4、计算值:通过公式(5)计算单位体积马氏体含量导致的塑性增量其中,Δε为马氏体含量导致的塑性增量,VM为马氏体转变量; S5、验证步骤S4中得到的值的唯一性,并得出马氏体含量导致的塑性增量与马氏体转变量之间表征公式:采用锻后试验钢在多个固溶温度下的试样,重复进行步骤S1-S4的求解计算,能够得到多组相同的的值,从而得知马氏体含量导致的塑性增量与马氏体转变量之间表征公式为: Δε=0.5VM 其中,Δε为马氏体含量导致的塑性增量,VM为马氏体转变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约型双相不锈钢中TRIP效应致塑性增量的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采用Cu靶进行扫描的扫描角度为20~120°,扫描速度为2°/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约型双相不锈钢中TRIP效应致塑性增量的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的值为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约型双相不锈钢中TRIP效应致塑性增量的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多个固溶温度分别为1050摄氏度、1100摄氏度、1150摄氏度和1200摄氏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约型双相不锈钢中TRIP效应致塑性增量的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31、将试验钢在室温下以及略高于Md值温度下温度下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加工硬化率曲线与室温下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加工硬化率曲线放在同一坐标系下; S232、在该坐标系下,各温度下真应力-应变曲线与加工硬化率曲线的交点即为对应温度下的失稳真应变,将对应温度下的失稳真应变利用公式(1)反算出各温度下的失稳工程应变; S233、计算两个温度下失稳工程应变的差值,该差值即为马氏体转变导致的塑性增量Δ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约型双相不锈钢中TRIP效应致塑性增量的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31中利用origin软件将试验钢在室温下以及略高于Md值温度下温度下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加工硬化率曲线与室温下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加工硬化率曲线放在同一坐标系下。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