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减小邻近高铁桩基变形的下穿河道围堰与河底加固方法 |
摘要: |
本申请涉及一种减小邻近高铁桩基变形的下穿河道围堰加固结构及方法,包括双排钢板桩围堰止水结构和河底加固结构。双排钢板桩围堰结构包括双排钢板桩、灰土填充物、锚固拉杆、沙袋,在保证河道通水的前提下为河底加固提供施工场所;河底加固结构采用门式隔离桩防护结构,包括门式钻孔灌注桩结构与注浆袖阀管等,有效减少了盾构下穿施工对邻近高铁桩基的影响。本申请结构质量轻,对周边结构影响小,且围堰结构内部无内撑,形成后施工场地大,有利于内部门式隔离桩防护体系的施工工作的开展,克服了传统围堰施工在桥下施工空间不足的问题。有效结合双排钢板桩围堰止水结构体系以及门式隔离桩防护体系的优势,保证了盾构下穿高铁桥下河道的顺利进行。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上海;31 |
申请人: |
同济大学 |
发明人: |
狄宏规;周顺华;张佳伟;胡博韬;郭慧吉;张小会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4-15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7-23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300470.2 |
公开号: |
CN110042851A |
代理机构: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叶凤;李耀霞 |
分类号: |
E02D19/04(2006.01);E;E02;E02D;E02D19 |
申请人地址: |
200092 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 |
主权项: |
1.一种减小邻近高铁桩基变形的下穿河道围堰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提供水下施工场地的双排钢板桩围堰止水结构以及用于河底加固的门式隔离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邻近高铁桩基变形的下穿河道围堰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双排钢板桩围堰止水结构包括双排钢板桩、灰质填充物、锚固拉杆,沙袋; 双排钢板桩施作在拟加固区周边形成双排钢板桩围堰,双排钢板桩桩间的水抽干并填充灰质填充物至双排钢板桩桩顶标高,双排钢板桩桩间设置锚固拉杆,双排钢板桩围堰内侧水抽至河道底面并堆置沙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邻近高铁桩基变形的下穿河道围堰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门式隔离结构包括隔离桩、袖阀管、冠梁和内撑; 隔离桩施作在平整的拟加固区,且隔离桩之间的土层采用袖阀管注浆加固,冠梁和内撑施作在河道底部标高处。 4.一种减小邻近高铁桩基变形的下穿河道围堰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在拟加固区周边施作双排钢板桩围堰; 步骤2:在拟加固区施作隔离桩及冠梁和内撑; 步骤3:对隔离桩之间的土层采用袖阀管进行注浆加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小邻近高铁桩基变形的下穿河道围堰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包括: 施工时先水下设置双排钢板桩,抽干桩间水并在桩间填充灰土至桩顶标高,桩间设置锚固拉杆,并在围堰内侧抽水至河道底面,在围堰内侧底部堆置沙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小邻近高铁桩基变形的下穿河道围堰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锚固拉杆位于双排钢板桩桩顶下1m处并延基坑方向均匀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所述的减小邻近高铁桩基变形的下穿河道围堰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双排钢板桩采用拉森Ⅳ型钢板桩。 8.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所述的减小邻近高铁桩基变形的下穿河道围堰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双排钢板桩的桩间为间距1m。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小邻近高铁桩基变形的下穿河道围堰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在河道底部标高处施作冠梁和内撑。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小邻近高铁桩基变形的下穿河道围堰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内撑采用砼支撑,并延基坑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沿基坑竖向仅设置一道内撑。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