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基于相变及温感雾化技术的汽车乘员舱热舒适性调节系统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相变及温感雾化技术的汽车乘员舱热舒适性调节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分布于汽车内的相变储能装置和至少一个置于汽车乘员舱内的温感雾化装置,相变储能装置包括外壳层、至少一层PCM层和至少一层铜网层,且PCM层和铜网层交替层叠置于外壳层内;PCM层包括至少一层浸渍有相变材料且横向均匀分布若干铜管风道的毛毡,相变材料由NaSO4.10H2O、NH4Cl、增稠剂和pH调节剂依次按质量百分比89.5%、9%、1%和0.5%复配而成。本发明系统内相变储能装置和温感雾化装置协同解决汽车在夏季高温时段太阳直射导致乘员舱热量积聚温度骤升的问题,体积小、能耗低,降温效果好,节能又环保。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国家地区组织代码: |
上海;31 |
申请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发明人: |
徐会金;韩兴超;王琴;刘明思;吴陈虔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2019-05-22T00:00:00+0800 |
发布日期: |
2019-07-23T00:00:00+0800 |
申请号: |
CN201910429313.1 |
公开号: |
CN110039974A |
代理机构: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一新 |
分类号: |
B60H1/00(2006.01);B;B60;B60H;B60H1 |
申请人地址: |
200240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
主权项: |
1.基于相变及温感雾化技术的汽车乘员舱热舒适性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分布于汽车(1)内的相变储能装置(2)和至少一个置于所述汽车(1)乘员舱内的温感雾化装置(3);其中: 所述相变储能装置(2)包括外壳层(201)、至少一层PCM层(202)和至少一层铜网层(203),且所述PCM层(202)和所述铜网层(203)交替层叠置于所述外壳层(201)内; 所述PCM层(202)包括至少一层浸渍有相变材料且横向均匀分布若干铜管风道(204)的毛毡,且所述相变材料由NaSO4.10H2O、NH4Cl、增稠剂和pH调节剂依次按质量百分比89.5%、9%、1%和0.5%复配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乘员舱热舒适性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变储能装置分布于所述汽车(1)内壁、和/或底座、和/或底盘和/或后备箱内;和/或 所述温感雾化装置置于所述汽车(1)乘员舱的顶部、和/或前部和/或后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乘员舱热舒适性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感雾化装置(3)包括温度传感器(301)、位于后端的雾化液容器(302)和位于前端且与所述雾化液容器(302)连通的雾化喷头(303);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301)一端置于所述汽车乘员舱内、另一端与所述雾化液容器(302)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乘员舱热舒适性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感雾化装置(3)还包括温感雾化控制电路,当所述温度传感器(301)达到预警温度时,所述温感雾化控制电路启动并控制所述雾化液容器(302)内液体经所述雾化喷头(303)雾化喷洒于汽车乘员舱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乘员舱热舒适性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301)的预警温度为35~80℃。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乘员舱热舒适性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液容器(302)内置有纯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乘员舱热舒适性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呈中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乘员舱热舒适性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稠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或瓜尔豆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乘员舱热舒适性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层(201)密闭塑封或一体胶装。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