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位论文 >详情
原文传递 高速公路路域生态恢复研究
论文题名: 高速公路路域生态恢复研究
关键词: 高速公路路域;铅污染;生态恢复;人工植被;质量评价;草木樨;生理响应
摘要: 长期以来,路域生态环境内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植被破坏和土壤铅污染等问题,给动、植物和人类带来直接或间接影响,适宜的人工植被恢复和土壤重金属植物修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不同植物种类对生境的生长适应性不一样,科学的植被营造技术是植被恢复的有力保障,适生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和超积累以及产生的生理响应是植物维持正常生长和完成重金属修复的理论依据,如何正确评价路域环境人工植被恢复质量好坏直接关系路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发展.针对以上问题,2001年开始至2004年5月期间开展了相关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22个不同植物种类(或生态型)在四川地区的公路边坡种植的生长适应性进行比较.2.对EM3植被网、CE131植被网和土工格室护坡恢复植被技术进行工艺、成本、植物生长情况等进行比较研究.3.无铅汽油推广后,路域环境内土壤的铅积累与时间和车流量仍然呈正相关,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汽车尾气仍将是环境中铅污染的重要来源.4.铅胁迫下草木樨的净光合速率(Y)与光照强度(X)符合Y=y0+a*x/(b+x)模型,400mg/L铅浓度处理下,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相关性最高(R<'2>=0.9932),拟合方程为Y=-3.84+12.25X/(135.35+X),在0-400klx光强下,草木樨的净光合速率变化最快.200mg/L铅浓度胁迫下草木樨的光补偿点和CO<,2>补偿点最低,小于50klx;400mg/L铅浓度胁迫下草木樨的光补偿点和CO<,2>补偿点最高,在50-100klx之间.铅胁迫对草木樨的净光合速率随时间的日变化影响不明显.5.铅胁迫对草木樨体内的SOD、POD、CAT活性和MDA含量有影响,总体上为酶活性和MDA含量随浓度增加而增加,SOD活性对铅胁迫浓度最敏感.6.铅胁迫下草木樨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相应降低,小于对照.其中叶绿素含量随铅浓度增加而逐渐减少,铅浓度与叶绿素含量呈负相关(R<'2>=0.6523),结论与Woxny,Prasad等的研究结果一致,拟合方程为Y=1.76-0.002X,在200mg/L-600mg/L铅浓度处理下根系活力随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强,600mg/L-1500mg/L铅处理下根系活力随铅浓度增加逐渐降低.7.草木樨体内各器官的铅浓度随外源铅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根部铅积累浓度大于地上部总量,茎含量低于叶含量.8.以植被生态学、恢复生态学、草地生态学、水土保持学等理论基础为指导,建立了公路路域人工植被恢复质量评价体系.
作者: 胥晓刚
专业: 森林培育学
导师: 杨冬生;胡庭兴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学位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年度: 2004
正文语种: 中文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