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一体化超微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名称: 一种一体化超微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一体化超微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在θ型玻璃微管内集成超微工作电极与对电极形成两电极体系,超微电极的极小iR降为两电极体系构建提供了依据和保证,该一体化超微电极探针在单次测量中仅需微升体积的溶液,极大降低了样品的消耗,同时增强其空间分辨率、便携性与现场检测的能力,适用于任意微升体积均相溶液中电活性物质、酶活性和生物样品的原位电化学检测,测试过程不受三电极体系微型电化学检测装置中支持电解质溶液的体积限制和测量时间限制;不需要毫升级的支持电解质溶液辅助,可直接进行测量,提高了检测效率。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发明人: 张德文;陈芳明;王健;周颖琳;张新祥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1900-01-20T00:00:00+0805
发布日期: 1900-01-20T12:00:00+0805
申请号: CN201911399460.5
公开号: CN111141801A
代理机构: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李晓晓
分类号: G01N27/30;G01N27/48;G;G01;G01N;G01N27;G01N27/30;G01N27/48
申请人地址: 710049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
主权项: 1.一种一体化超微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θ形玻璃微管(4),θ形玻璃微管(4)沿轴向设有玻璃隔膜(5)使θ形玻璃微管(4)形成两个型腔,两个型腔内分别设有对电极(2)和工作电极(1),θ形玻璃微管(4)两端密封,θ形玻璃微管(4)一端的对电极(2)和工作电极(1)连接于测试仪器,θ形玻璃微管(4)另一端的对电极(2)和工作电极(1)伸出θ形玻璃微管(4)端面作为检测接触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超微电极,其特征在于,对电极(2)采用铂丝电极,工作电极(1)采用铜丝-碳纤维超微电极,铜丝-碳纤维超微电极采用铜丝和碳纤维(8)通过导电银漆(7)粘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超微电极,其特征在于,铂丝电极位于检测接触端伸出长度不大于0.3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超微电极,其特征在于,铜丝一端连接于测试仪器,碳纤维一端作为检测接触端伸出长度不大于0.2cm。 5.一种一体化超微电极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碳纤维去污处理,将去污处理的碳纤维一端与铜丝的一端通过导电银漆粘连; 步骤2)、将铂丝插入θ形玻璃微管其中一个型腔内并在一端伸出,将粘连了碳纤维的铜丝插入θ形玻璃微管另一个型腔内使碳纤维端伸出,通过硅橡胶密封θ形玻璃微管伸出端,并用双组份环氧树脂胶密封θ形玻璃微管另一端端口以固定铜丝和铂丝,使硅橡胶和环氧树脂胶固化,即得到一体化的超微电极。 6.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一体化超微电极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一体化超微电极置于微升体积样品溶液中进行电化学检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一体化超微电极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化学检测方法包括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方波伏安法、线性伏安法、计时电流法和电化学阻抗谱法。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一体化超微电极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一体化超微电极置于含有K4Fe(CN)6溶液的枪头内依次测量循环伏安曲线,扫描范围-0.7–0.7V,扫描速度0.1V/s。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一体化超微电极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一体化超微电极置于含有亚甲基蓝溶液的枪头内依次测量循环伏安曲线和差分脉冲伏安曲线,循环伏安法扫描范围-0.95–0.3V,扫描速度0.1V/s;差分脉冲伏安法扫描范围-0.45–-0.925V,脉冲振幅为0.05V,脉冲宽度为0.1s。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一体化超微电极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一体化超微电极置于含有多巴胺溶液的枪头内依次测量循环伏安曲线,扫描范围-0.2–0.35V,扫描速度0.1V/s。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