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拼接式车体及轨道车辆
专利名称: 拼接式车体及轨道车辆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拼接式车体和轨道车辆,所述拼接式车体的车顶、底架、侧车顶和侧墙分别由双层拉挤型材拼接形成,所述双层拉挤型材包括外板、内板以及在所述外板和内板的夹层中由肋板分隔形成的空腔;所述侧车顶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通过搭接接头与所述车顶的边缘和所述侧墙的上边缘相连接,所述侧墙的下边缘通过侧墙连接件与所述底架的边缘相连接;所述侧墙连接件为单体双层拉挤型材,其上边缘与所述侧墙的下边缘通过插接接头相连接,其下边缘通过推接接头与所述底架的边缘相连接。该车体结构在同等强度条件下,具有刚度大、自重轻、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可满足轨道车辆车体气密性载荷、扭转载荷等复杂工况载荷需求。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人: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丁叁叁;吴沛沛;田爱琴;梁海廷;赵红伟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1900-01-20T02:00:00+0805
发布日期: 1900-01-20T15:00:00+0805
申请号: CN202010003050.0
公开号: CN111152805A
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周晓
分类号: B61D17/04;B61D17/14;B61D17/08;B61D17/18;B;B61;B61D;B61D17;B61D17/04;B61D17/14;B61D17/08;B61D17/18
申请人地址: 266111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锦宏东路88号
主权项: 1.拼接式车体,包括车顶、底架以及位于两侧的侧车顶和侧墙;所述侧车顶的上边缘连接所述车顶的边缘,所述侧墙的上边缘连接所述侧车顶的下边缘,所述侧墙的下边缘连接所述底架的边缘;所述车顶、底架、侧车顶和侧墙分别由双层拉挤型材拼接形成,所述双层拉挤型材包括外板、内板以及在所述外板和内板的夹层中由肋板分隔形成的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车顶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通过搭接接头与所述车顶的边缘和所述侧墙的上边缘相连接,所述侧墙的下边缘通过侧墙连接件与所述底架的边缘相连接;所述侧墙连接件为单体双层拉挤型材,其上边缘与所述侧墙的下边缘通过插接接头相连接,其下边缘通过推接接头与所述底架的边缘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接头包括分别形成在相连接的两块双层拉挤型材边缘上的第一搭接端和第二搭接端,所述第一搭接端的外侧具有由外板延伸形成的第一搭接边缘,所述第二搭接端的内侧具有由内板延伸形成的第二搭接边缘,所述第二搭接端的外侧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搭接边缘相嵌合的台阶部位,所述第一搭接端的内侧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第二搭接边缘相嵌合的台阶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拼接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端的端面、内侧表面和第一搭接边缘的内表面形成有凹槽或凹位;或者,所述第二搭接端的端面、外侧表面和第二搭接边缘的内表面形成有凹槽或凹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接头包括分别形成在相连接的两块双层拉挤型材边缘上的公插头和母插头,所述母插头具有由外板和内板延伸形成的承插口外边缘和承插口内边缘,所述公插头的外板上形成有能够与所述承插口外边缘相嵌合的台阶部位,所述公插头的内板上形成有能够与所述承插口内边缘相嵌合的台阶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拼接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插头的端面、外板和内板的外表面形成有凹槽或凹位;或者,所述母插头的内端面、外板和内板的内表面形成有凹槽或凹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接接头包括形成在所述底架边缘上表面的推接槽和形成在所述侧墙连接件下边缘的推接接头;所述推接槽包括第一推接板和第二推接板,所述第一推接板位于外侧,所述第二推接板位于内侧,且所述第一推接板与第二推接板的间距自上而下逐渐变大,两者之间形成开口向上的梯形推接槽;所述侧墙连接件的推接接头在截面上呈能够从端部推入所述推接槽的梯形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拼接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接槽的内表面或所述推接接头的外表面形成有凹槽或凹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车顶的上边缘和下边缘通过搭接方向相反的搭接接头分别与所述车顶的边缘和所述侧墙的上边缘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车体,其特征在于,在横截面上,所述侧车顶的双层拉挤型材的外板和内板的间距从上边缘向下边缘先逐渐变大再逐渐变小;在横截面上,所述侧墙的双层拉挤型材的外板和内板的间距从上边缘向下边缘线逐渐变小再逐渐变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车体,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连接于所述车顶下方的风道型材,所述风道型材用于形成密封的车顶通风风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拼接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型材的内部具有开口向上敞开的轴向通道,所述轴向通道与所述车顶的双层拉挤型材的下表面一起形成所述车顶通风风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拼接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通道包括位于中央位置的主通道和位于所述主通道两侧的副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拼接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通道包括位于所述主通道外侧的第一副通道和位于所述第一副通道外侧的第二副通道;所述主通道大体呈矩形,所述第一副通道大体呈梯形,所述第二副通道大体呈三角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拼接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型材的轴向通道由竖向的分隔板划分形成,所述分隔板的上边缘和所述风道型材两边的上边缘设有呈折弯形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贴合于所述车顶的下表面并与所述车顶的下表面粘铆组合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拼接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型材包括左右对称的左型材和右型材以及位于中间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形成所述主通道的底部,其左右边缘分别叠压并连接所述左型材和右型材底部的外延边缘。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的双层拉挤型材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车顶型材以及左右对称的第二车顶型材和第三车顶型材,所述第一车顶型材与所述第二车顶型材和第三车顶型材分别通过插接接头相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车顶的双层拉挤型材包括第一侧车顶型材和第二侧车顶型材,所述第一侧车顶型材和第二侧车顶型材通过插接接头相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拼接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车顶上边缘的搭接接头位置与车顶空调安装座位置相同,其搭接接头结构与车顶设备安装座接头一致;所述侧车顶下边缘的搭接接头位置与车窗开口的上沿位置相同。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拼接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车顶在车门上沿处设置有用于组装车门的安装筋板。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的双层拉挤型材包括第一侧墙型材、第二侧墙型材、第三侧墙型材和第四侧墙型材,所述第一侧墙型材与第二侧墙型材通过插接接头相连接,所述第二侧墙型材和第三侧墙型材之间通过搭接接头相连接,所述第三侧墙型材与第四侧墙型材之间通过插接接头相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拼接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墙型材和第三侧墙型材之间的搭接接头的高度位置与车窗下沿高度相一致,所述第一侧墙型材和第二侧墙型材在车体窗口处断开,其断开尺寸与车窗长度一致,以形成窗口开口。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的双层拉挤型材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底架型材和在两侧对称分布的第二底架型材、第三底架形槽、第四底架型材和第五底架型材、第六底架形槽、第七底架型材,所述七块双层拉挤型材通过六个插接接头相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拼接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架型材的高度高于两侧的第二底架型材和第五底架型材,所述第二底架型材和第五底架型材具有斜向上延伸以与所述第一底架型材过渡连接的折弯部位。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任一项所述的拼接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与底架连接处在车门位置设有去除插口翻边所形成的平台台阶,以安装车门机构。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任一项所述的拼接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拉挤型材的空腔包括三角形腔、梯形腔、矩形腔及其组合。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任一项所述的拼接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底架、侧车顶或侧墙的双层拉挤型材的空腔内填充有隔热材料、隔振材料或降噪材料。 27.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任一项所述的拼接式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拉挤型材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相邻的所述双层拉挤型材在接头处通过粘胶相连接;或者 所述双层拉挤型材为铝合金材料,相邻的所述双层拉挤型材在接头处通过焊接相连接。 28.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体、设于车体的车窗、车门以及车顶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拼接式车体。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