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交通专利数据库 >详情
原文传递 一种车下防护板组件及轨道车辆
专利名称: 一种车下防护板组件及轨道车辆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下防护板组件及轨道车辆,所述车下防护板组件包括设于车体底架下方防护区域内的多块防护板,所述防护区域包括位于枕梁外侧且左右分布的第一防护区域和第二防护区域,以及位于枕梁内侧且左右分布的第三防护区域和第四防护区域;所述第一防护区域和第二防护区域内分别设有至少两块防护板,所述第三防护区域和第四防护区域内分别设有至少三块防护板;各所述防护板的四周在接近边缘的位置设有连接孔,并在边缘设置有加强筋凸起。该车下防护板组件简化了防护板结构,减少了防护板种类,可进行模块化设计,从而提高防护板的适用性,在满足刚度要求的前提下,减轻了防护板自重,通过改进和统一安装方式,可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人: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现远;田洪雷;田帅;李树海;王利
专利状态: 有效
申请日期: 1900-01-20T20:00:00+0805
发布日期: 1900-01-20T22:00:00+0805
申请号: CN202010065331.9
公开号: CN111186455A
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带娣
分类号: B61F1/08;B;B61;B61F;B61F1;B61F1/08
申请人地址: 266111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锦宏东路88号
主权项: 1.一种车下防护板组件,包括设于车体底架下方防护区域内的多块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与下方的转向架之间留有安全距离,所述防护板与车体底架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区域包括位于枕梁外侧且左右分布的第一防护区域和第二防护区域,以及位于枕梁内侧且左右分布的第三防护区域和第四防护区域;所述第一防护区域和第二防护区域内分别设有至少两块防护板,所述第三防护区域和第四防护区域内分别设有至少三块防护板;各所述防护板的四周在接近边缘的位置设有间隔分布的连接孔,并在边缘设置有向下折弯后形成的加强筋凸起;所述车体底架设有与各所述连接孔相对应的可更换螺丝座,所述防护板通过设于所述连接孔的螺栓与所述可更换螺丝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下防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区域和第二防护区域的防护板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第三防护区域和第四防护区域的防护板左右对称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下防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区域和第二防护区域内设有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大体呈矩形,所述第一防护板与枕梁、牵引梁和车体地板相连接,所述第二防护板与牵引梁、边梁和车体地板相连接,所述第一防护板位于所述第二防护板与枕梁之间,所述第二防护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防护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下防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防护区域和第四防护区域内设有左右对称分布的第三防护板、第四防护板和第五防护板,所述第三防护板、第四防护板和第五防护板大体呈矩形,所述第三防护板与枕梁、纵梁和车体地板相连接,所述第四防护板与车体地板和边梁相连接,所述第五防护板与纵梁和车体地板相连接,所述第三防护板位于所述第四防护板、第五防护板与枕梁之间,所述第四防护板位于所述第五防护板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下防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防护板和第五防护板的整体宽度大于所述第三防护板,所述第四防护板邻近所述第三防护板的直角部位设计成斜边形状,并在所述斜边上设有矩形内凹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下防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凸起为高15mm~20mm的折弯边缘,其中,靠近边梁处的加强筋凸起与防护板板面的折弯角大于其余加强筋凸起与防护板板面的折弯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下防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靠近边梁处的加强筋凸起与防护板板面呈115°~155°的折弯角,其余加强筋凸起与防护板板面呈70°~110°的折弯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下防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凸起两端的直角部位设计成斜边形状,且相邻两个所述加强筋凸起的端部之间设有位于所述防护板本体上的弧形内凹部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下防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与枕梁相连接的防护板具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防护板通过第一板体连接于所述枕梁;所述第二板体高于且长于所述第一板体,两者之间通过斜向板体和反向的第一折弯角和第二折弯角过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下防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在第一折弯角和第二折弯角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朝向外侧的“U”形开口槽,位于所述“U”形开口槽两边的所述加强筋凸起之间设有内衬垫板,所述内衬垫板在垂直于所述防护板板面的方向上呈折弯状,其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加强筋凸起相铆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下防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块所述防护板在其板身的边缘位置设有向内凹进的切料区域,所述切料区域的切角部位形成有向内扩大的豁口槽,位于所述豁口槽两边的所述加强筋凸起之间设有内衬垫板,所述内衬垫板呈与切角部位角度相一致的折弯状,其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加强筋凸起相铆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下防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块所述防护板的板身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车体底架的地板下表面设有避开车下管道或线路的可更换螺丝座,所述板身上的连接孔与对应的可更换螺丝座通过螺栓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下防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更换螺丝座焊接于所述车体底架的枕梁、边梁、牵引梁、纵梁及地板下平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车下防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与可更换螺丝座之间设有橡胶垫圈,所述螺栓与防护板之间设有平垫圈和弹性垫圈。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车下防护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为冲压一体成型的不锈钢板,其厚度为1.4mm~1.6mm。 16.一种轨道车辆,包括车体和设于所述车体下方的转向架,所述车体的底架在转向架区域设有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车下防护板组件。
所属类别: 发明专利
检索历史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