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小卫星舱间连接方法、系统及介质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卫星舱间连接方法,包括:步骤1:使用工装保持磁浮作动器的磁钢与线圈为固定距离;步骤2:将连接工装的磁浮作动器底部紧固在平台舱舱板上;步骤3:将两舱解锁装置底部紧固在平台舱舱板上;步骤4:将两舱连接释放装置的电磁吸盘和吸附端分别装在平台舱舱板与载荷舱舱板上;步骤5:将两舱解锁装置上的安装孔与载荷舱舱板上对应的安装孔对准并紧固;步骤6:通过磁钢将磁浮作动器顶部紧固在载荷舱舱板上;步骤7:拆除磁浮作动器上的工装。本发明在运载火箭发射段两舱固连承力,载荷舱力学环境好;入轨后两舱可分离,通过磁浮控制使两舱在一定范围内相对运动,实现对载荷舱高精度高稳定度的控制。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申请人: |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
发明人: |
李彦之;王伟;黄帆;方宝东;陈晓;张小柯;杜宣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1900-01-20T16:00:00+0805 |
发布日期: |
1900-01-20T01:00:00+0805 |
申请号: |
CN201911294639.4 |
公开号: |
CN111086657A |
代理机构: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分类号: |
B64G1/64;B;B64;B64G;B64G1;B64G1/64 |
申请人地址: |
200240 上海市闵行区华宁路251号 |
主权项: |
1.一种小卫星舱间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使用工装保持磁浮作动器的磁钢与线圈为固定距离; 步骤2:将连接工装的磁浮作动器底部紧固在平台舱舱板上; 步骤3:将两舱解锁装置底部紧固在平台舱舱板上; 步骤4:将两舱连接释放装置的电磁吸盘和吸附端分别装在平台舱舱板与载荷舱舱板上; 步骤5:将两舱解锁装置上的安装孔与载荷舱舱板上对应的安装孔对准并紧固; 步骤6:通过磁钢将磁浮作动器顶部紧固在载荷舱舱板上; 步骤7:拆除磁浮作动器上的工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卫星舱间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包括:平台舱舱板与载荷舱舱板为分离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卫星舱间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浮作动器数量为6个,每套磁浮作动器包括磁钢与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卫星舱间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浮作动器的磁钢与线圈之间存在限位装置,在预设范围内相对运动且无法完全分离,磁钢与载荷舱舱板连接,线圈与平台舱舱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卫星舱间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浮作动器的磁钢与线圈由工装连接,限制磁钢与线圈的相对运动,磁浮作动器为一个独立的整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卫星舱间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舱解锁装置数量为3个,两舱解锁装置的底部与平台舱舱板连接,顶部与载荷舱舱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卫星舱间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舱连接释放装置数量为3个,每套两舱连接释放装置包括电磁吸盘和吸附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卫星舱间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吸盘和吸附端之间无连接或者限位,电磁吸盘与平台舱舱板连接,吸附端与载荷舱舱板连接。 9.一种小卫星舱间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块M1:保持磁浮作动器的磁钢与线圈为固定距离; 模块M2:将连接工装的磁浮作动器底部紧固在平台舱舱板上; 模块M3:将两舱解锁装置底部紧固在平台舱舱板上; 模块M4:将两舱连接释放装置的电磁吸盘和吸附端分别装在平台舱舱板与载荷舱舱板上; 模块M5:将两舱解锁装置上的安装孔与载荷舱舱板上对应的安装孔对准并紧固; 模块M6:通过磁钢将磁浮作动器顶部紧固在载荷舱舱板上; 模块M7:拆除磁浮作动器上的工装。 10.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