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 |
一种高适应性多维度调姿预制构件集群吊运系统及方法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适应性多维度调姿预制构件集群吊运系统及方法,通过采用中央控制系统、起吊框架梁、移动吊梁、移动吊梁小车以及移动吊具,起吊框架梁是由两根横向框架梁和两根纵向框架梁连接组成,移动吊梁的一端与其中一根横向框架梁枢轴连接,移动吊梁的另一端安装于移动吊梁小车上,移动吊梁小车沿着另一根横向框架梁移动时能够带动移动吊梁绕着转动,移动吊具能够沿着移动吊梁移动,移动吊具和移动吊梁在中央控制系统的作用下可使被吊预制构件集群的吊点在水平面内自由移动以及竖直方向移动,从而综合实现了预制构件在吊装过程中的多维度立体化调姿,避免了现场拼装人员人工调整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就位精度易于控制。 |
专利类型: |
发明专利 |
申请人: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发明人: |
杨佳林;房霆宸;赵一鸣;左俊卿;梅坤;陈渊鸿 |
专利状态: |
有效 |
申请日期: |
1900-01-20T00:00:00+0805 |
发布日期: |
1900-01-20T21:00:00+0805 |
申请号: |
CN201911352629.1 |
公开号: |
CN111039164A |
分类号: |
B66C9/14;B66C13/04;B66C13/48;B;B66;B66C;B66C9;B66C13;B66C9/14;B66C13/04;B66C13/48 |
申请人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山路33号 |
主权项: |
1.一种高适应性多维度调姿预制构件集群吊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控制系统、起吊框架梁、移动吊梁、移动吊梁小车以及用于起吊预制构件或者预制构件集群的吊点的移动吊具,所述起吊框架梁是由两根横向框架梁和两根纵向框架梁连接组成的平面矩形框架,所述移动吊梁的一端与其中一根横向框架梁枢轴连接,所述移动吊梁的另一端安装于移动吊梁小车上,所述移动吊梁小车能够沿着所述移动吊梁移动,所述移动吊梁小车设置于另一根横向框架梁上并能够沿着所述另一根横向框架梁移动,所述移动吊梁小车沿着所述另一根横向框架梁移动时带动移动吊梁绕着移动吊梁与所述一根横向框架梁的枢轴连接处转动,所述移动吊具设置于所述移动吊梁上并能够沿着所述移动吊梁移动,所述中央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所述移动吊具的起吊高度以及移动吊具在移动吊梁上的位置,并且所述中央控制系统能够通过控制移动吊梁小车在所述另一根横向框架梁的位置来调节移动吊梁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适应性多维度调姿预制构件集群吊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吊梁的一端与所述一根横向框架梁通过转动节点连接,所述转动节点包括转动轴、滑动垫板以及两块卡键,所述转动轴依次穿经横向框架梁、滑动垫板以及移动吊梁后两端分别设置所述卡键,所述移动吊梁能够绕所述转动轴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适应性多维度调姿预制构件集群吊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吊梁小车包括驱动轮、车身以及T型导轨,所述另一根横向框架梁上开设一对与所述驱动轮相匹配的滑槽,所述驱动轮设置于所述车身的下方,所述T型导轨设置于所述车身的上方,所述移动吊梁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由底板、两侧板以及顶板围合而成,所述顶板中部设有开口,所述移动吊梁的所述底板上沿着自身轴向开设供所述T型导轨滑动的导向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适应性多维度调姿预制构件集群吊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导轨包括顶部与颈部,所述导向槽的宽度大于颈部的宽度且小于所述顶部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适应性多维度调姿预制构件集群吊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吊具包括行走车体、升降电机、行走传动轮、缆绳卷筒以及起吊绳,所述行走传动轮设置于所述行走车体的下方,所述升降电机设置于所述行走车体上,所述起吊绳绕设于所述缆绳卷筒上,所述升降电机通过驱动所述缆绳卷筒转动带动起吊绳下上移动,所述升降电机以及所述行走传动轮分别受中央控制系统控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适应性多维度调姿预制构件集群吊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吊梁具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由底板、两侧板以及顶板围合而成,所述顶板中部设有开口,所述行车车体包括上部、中部和下部,所述上部与下部分别连接于所述中部的上下两端,所述下部设置于所述移动吊梁的凹槽内,所述上部位于所述移动吊梁的上侧,所述中部穿经所述移动吊梁的顶板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大于所述中部的宽度,小于上部的宽度以及下部的宽度。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适应性多维度调姿预制构件集群吊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吊梁的数量为两根或者两根以上,所述一根横向框架梁上布置与移动吊梁数量相匹配的转动节点,另外一个横向框架梁设置与移动吊梁数量相匹配的吊架行走小车。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适应性多维度调姿预制构件集群吊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框架梁上设置多个与转动轴相匹配的转动节点孔槽,转动节点孔槽的间距为250~500mm,根据被吊运预制构件或者预制构件集群的尺寸和形状选择所需要使用的转动节点孔槽的数量和位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适应性多维度调姿预制构件集群吊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吊梁上设置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移动吊具。 10.一种高适应性多维度调姿预制构件集群吊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流程1:通过中央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移动吊具和移动吊梁小车,测试是否工作正常; 流程2:根据被起吊预制构件集群的尺寸和形状,设计起吊点位置,按照设计组装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适应性多维度调姿预制构件集群吊运系统; 流程3:现场拼装预制构件形成预制构件集群,将塔吊连接吊运系统并移动至预制构件集群处; 流程4:将吊运系统与预制构件集群的各吊点连接,通过塔吊吊运预制构件集群至现场装配位置正上方位置; 流程5:利用中央控制系统控制移动吊梁和移动吊具进行预制构件集群的水平面调姿,控制移动吊具进行预制构件集群的竖直面调姿,以实现预制构件集群多维度调姿安装就位。 |
所属类别: |
发明专利 |